不同处置措施下湿陷性黄土路基渗透变形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U416.1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针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灰土挤密桩和灰土地下水防渗墙处置的防渗效果。结果表明,灰土地下防渗墙(灰∶土=3∶7)的防渗效果优于灰土挤密桩(灰∶土=3∶7,桩间距2.5d),灰土挤密桩的防渗效果与桩间距有关,但减小桩间距会增加工程造价;黄土路基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水分的渗入相对滞后;黄土路基的沉降变形分为2个阶段,前期主要由上部荷载及土体自重作用引起,后期主要由黄土湿陷性引起;受防渗效果的影响,灰土防渗墙处置时的沉降变形最小,灰土挤密桩的沉降变形居中,未处置黄土路基的沉降变形最大。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杜夏菲.不同处置措施下湿陷性黄土路基渗透变形分析[J].公路与汽运,2021,(5):75-77.[J].,2021,(5):75-7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03-1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