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显示模式:
    摘要:
    车速再现在事故鉴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车速再现方法受很多外在条件的约束,由于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的普及,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车速再现思路。本文以一起配备EDR轿车与摩托车的碰撞事故为例,根据拍摄的事故现场图上车辆的形变程度,确定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碰撞模型,利用该模型碰撞结束瞬间两车共速的特点,通过轿车配备的EDR上读取轿车碰撞瞬间以及共速后的横向速度以及纵向速度,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两车碰撞瞬间的车速进行矢量分析,进而得出摩托车碰撞瞬间的矢量速度,相较于传统的车速再现方法,本方法无需考虑现场物证、痕迹以及两车碰撞瞬间的碰撞角度。
    摘要:
    为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破碎后加铺沥青面层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及碎石化层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模量,首先基于动态弯沉盆数据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三层结构(沥青层-共振碎石化层-当量土基)模量反算模型;然后基于依托工程加铺沥青层后的FWD弯沉检测结果,采用建立的模量反算模型计算获得各结构层模量值,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验证反算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基于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分析依托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模型开发的动态模量反算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和准确性,能根据FWD实测的路表弯沉盆反算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碎石化加铺沥青路面的各结构层动态模量;旧水泥混凝土板共振碎石化层动态模量远高于普通级配碎石基层,表明共振碎石化层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破碎后加铺沥青面层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路表验收弯沉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共振破碎加铺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摘要:
    港区路面重载车辆较多病害频发,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应对大范围、高频次的道路检测任务,病害无法同时进行定位与精细化分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路面病害识别的方法。首先构建了包含13005张高清图像和对应像素标注信息的大规模路面数据集,采用ResNet-101与FPN作为特征提取模块,并结合RPN、RoI Align与掩模分支模块对病害进行快速精准识别与像素级分割。模型识别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横向修补、纵向修补这4种病害的平均精度为87.4%,平均召回率为88.6%,平均F1-Score为0.880,同时在交并比(IoU)阈值为0.5的条件下,模型的mAP_50为88.1%。在港区道路上的实际应用测试中,配套软件的mAP_50为85.4%,且生成的掩模边界清晰。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病害检测和评估的技术难度,提高了道路养护效率和评估的客观性,增强了港区道路交通巡检的智能化水平。
    摘要:
    顶推施工具有对桥下交通干扰小的工艺特点,近年来在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跨车站变坡顶推施工经验相对缺乏,以南昌市双港大街上跨昌北站立交桥改造工程为研究背景,设计施工监测方案,对该桥变坡顶推施工过程中结构变位、应变和中轴线偏位进行监测。对比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反馈现场并调整顶推施工姿态,保证跨车站连续梁拱桥变坡顶推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可为同类桥梁顶推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摘要:
    得益于自重轻,跨越能力强等突出优势,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桥梁在新建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剪力连接构件的力学性能则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本文分别设计了栓钉连接剪力键和PBL剪力键两种试件,并对其进行了单板插入试验,从受力特性,破坏形态等方面比较了两种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栓钉剪力键破坏形态为脆性破坏,而PBL剪力键破坏形态为延性破坏;PBL剪力键承载力及延性等较栓钉剪力键均有显著提升。
    摘要:
    目前广东省特别是大湾区内国高网、省高网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主要是对现有路网的完善或加密,对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及从业者要求更高。本文对大湾区高速公路板块的发展与机遇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国内外基础设施投资企业投资大湾区高速公路板块提供参考。
    摘要:
    深水河床地质条件下桥墩基础施工给围堰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贵州某特大桥桥墩基础施工特点及现场的地质条件,采用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对墩围堰最不利工况的受力进行分析,设计制作了墩桩围堰结构,其结构强度、封底混凝土抗浮及强度和围堰的整体稳定性均满足实际施工需要,本文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显示模式:
    显示方式:3
    显示模式:
    [摘要] (2639) [HTML] (0) [PDF 31.38 M] (7950)
    摘要:
    受反复的交通荷载、温度变化、风载等的影响,钢桥桥面铺装的应力状态复杂,加上柔性的桥面铺装与刚性钢桥结构力学相容性问题,钢桥桥面铺装易出现早期病害。为了识别、分类和量化钢桥桥面铺装典型病害,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摄像头KinectV2和深度学习的桥面铺装病害识别方法。先通过传感器采集桥面铺装病害图像,创建带标识的数据库,并将其转化为训练集,然后利用YOLOv5对训练集的原始数据进行训练、验证与测试,获得桥面铺装病害识别、分类和量化结果。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利用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可以实现RGBD 传感器在不同工作距离上的平面拟合,达到对桥面铺装病害的高效识别,各类病害的识别误差均可控制在10%以内;与人工识别方法相比,利用简单图像采集设备和机器学习的智能识别方法能以较低的成本在不影响交通的条件下完成钢桥桥面铺装病害识别与量化,计算效率更高,可大大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且能保证识别结果在一定精度范围内。
    (6):83-87
    [摘要] (5595) [HTML] (0) [PDF 2.69 M] (7903)
    摘要:
    依托云南某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分级开挖与降雨作用下边坡的响应过程,分析坡体应力与渗流场分布特征和边坡潜在破坏模式与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分级开挖作用将引起坡体后缘发生变形甚至出现张拉裂缝,开挖会改变边坡表面形状,为降雨提供便捷的渗流通道,加速雨水入渗速度,导致坡体前缘浅表层松散体剪出失稳。
    (6):1-3,17
    [摘要] (5948) [HTML] (0) [PDF 3.27 M] (7867)
    摘要:
    主要介绍重型卡车排气系统增压器段排气管路的设计方法,列举几种典型的布置形式,通过分析不同布置形式的特点,总结其设计要点;并介绍增压器段排气管模态的CAE分析方法及测量排气管模态及振动的试验方法,通过对典型布置方案的分析及试验测试,论证增压器段排气管路设计方案的优劣。
    (6):4-5,9
    [摘要] (5274) [HTML] (0) [PDF 2.08 M] (7815)
    摘要:
    为探究高效、低成本且适用于汽车制动管路装配过程使用的扭矩控制方法,采用扭矩标准差和均值制定制动管路间管螺纹静态扭矩标准,实现以数显扭矩扳手为工具监控制动管路的扭矩波动,有效预防汽车制动系统大批量不合格扭矩的产生。
    [摘要] (2671) [HTML] (0) [PDF 5.64 M] (7636)
    摘要:
    新建公路跨越既有石油管道时,会对石油管道产生一定影响,采用合适的跨越方案避免或减小对既有石油管道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结合某跨越石油管道的新建公路项目,针对不同埋深的跨越段,提出钢筋混凝土涵洞和钢筋混凝土盖板2种跨越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跨越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路堤自重、路面及车辆荷载作用下,涵洞和盖板跨越方案均可有效控制石油管道的变形和受力,对石油管道影响均较小,不会对石油管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涵洞跨越方案,其影响更小;石油管道埋深越小,受公路施工的影响越大,同时随着石油管道埋深增大,石油管道的变形逐渐减小.
    (4):50-52,55
    [摘要] (4170) [HTML] (0) [PDF 1.15 M] (7559)
    摘要:
    相对于前面2个版本,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停车视距的障碍物目标点位置的规定发生了变化,但未修订或更新停车视距最小横净距计算公式,实际路线设计,安全评价中仍沿用JTJ 011-1994中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计算误差较大,为保障行车安全,需对相关公式进行修正。文中采用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对横净距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修正,并用修正公式计算满足小汽车停车视距的最小曲线半径和满足对应运行速度条件下小汽车停车视距的最小曲线半径,以便于设计阶段路线指标把控;同时探讨横净距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摘要] (2407) [HTML] (0) [PDF 10.03 M] (7254)
    摘要:
    针对波形钢腹板PC(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传统节段悬臂浇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波形钢腹板预制装配化施工和异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相结合,开发一种预制装配化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节段悬臂施工方法,将传统工艺中在空中悬臂完成的节段悬臂浇筑及底板与波形钢腹板连接施工作业转变为工厂化预制,降低节段悬臂施工中高空作业工序组织难度,并通过与传统施工工艺工期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其推广价值。
    (6):22-28
    [摘要] (4874) [HTML] (0) [PDF 1.44 M] (7235)
    摘要:
    枢纽选址问题在交通电信领域广泛存在,枢纽决策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一问题涉及长期的战略决策,而未来的资金与需求随着时间而变化,要获得准确的需求数据很困难,如何建立不确定性模型提高枢纽选址时不确定因素的调节能力一直是学者的研究课题。文中在考虑需求不确定的情境下研究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选择,提出无容量的P-Hub选址问题,客流量不确定性以不确性集合的形式表现,建立期望成本最小化和α-成本期望最小化 2.种不确定规划模型,在相应约束条件下分别使期望成本和α-成本最小,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2):1-4,7
    [摘要] (3275) [HTML] (0) [PDF 2.50 M] (6673)
    摘要:
    从理论上分析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并对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得出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优化方式。结果表明,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关键部位薄壁型钢结构厚度、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可增加抗弯截面系数或材料许用应力,提高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其中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的优化方式最有效,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提升126.32%,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薄壁型钢结构厚度的优化方式使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分别提升12.12%、44.32%。
    (5):62-64
    [摘要] (2013) [HTML] (0) [PDF 1.05 M] (5449)
    摘要:
    针入度作为沥青流变性能的显示指标,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对沥青性能的判定。文中根据GB/T 4509—2010《沥青针入度测定法》和JJG(交通) 067—2015《沥青针入度试验仪》,对沥青针入度试验不确定度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试验人员自身观测能力是沥青针入度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仪器性能对沥青针入度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

杂志简介

《公路与汽运》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长沙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介绍公路交通、汽车、道路、桥梁等领域科技信息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科技期刊。

查看更多>
版权信息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公众号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