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大温差条件下京新高速公路梧木段温变型病害风险区划研究*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1.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2.陕西建工基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82 ;3.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2.湖南科技大学 岩土工程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湘潭 411201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U418.6

基金项目:

中铁建投资集团科技研发项目(ZTJ2021WBXKYKT);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2JM143);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0102262104)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受极端气温及强辐射条件循环作用的影响,新疆东天山地区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极易诱发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等温变型病害。为揭示极端大温差作用下京新(北京—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梧木(梧桐大泉—木垒)段路面结构温变型病害风险分布特征,通过数值方法反演地表温度与路面结构层温度的定量关系,提出研究地区高温车辙、沥青层低温开裂病害风险分级方法;建立基于地表温度高精度遥感数据的京新高速公路梧木段温变型病害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路面结构温变型病害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梧桐大泉—境儿泉段、境儿泉—下马崖段为京新高速公路梧木段高温车辙风险严重路段,一级高温车辙风险里程占比分别为51.58%、66.48%,高发位置集中于SK110—SK120、SK45—SK64、SK20—SK30、SK2—SK10区段;前山—奎苏段、奎苏—巴里坤段、骆驼井子—下涝坝段为沿线沥青上面层低温开裂病害高发路段,一级低温开裂风险里程占比分别为40.62%、18.12%、20.16%,集中于K10—K22、K64—K74、K185—K195区段。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戴明,于小洋,何焕全,等.极端大温差条件下京新高速公路梧木段温变型病害风险区划研究[J].公路与汽运,2024,40(5):82-88. DAI Ming, YU Xiaoyang, HE Huanquan, et al. Study on disease risk regionalization induc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Wutong Daquan—Mulei section of Beijing—Urumqi Expressway[J]. Highways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2024,40(5):82-8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3-10-25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0-0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