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3.
摘要:介绍了现有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试方法喷水法及其不足,提出了运用GPS记录汽车行驶轨迹并计算最小转弯直径的设想。将高斯投影应用到汽车最小转弯直径计算中,先利用高斯正算公式将GPS所用世界大地坐标系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计算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经过试验验证,GPS法的测量结果与现有喷水法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并且其具有测试方便、对天气和场地要求低、作业环境佳的优点,应用于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试其比喷水法更优越。
2017(4):4-8.
摘要:介绍了江淮iEV5所用动力电池的结构,对iEV5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说明了控制元件的功能;说明了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流程,分析了主要故障现象、诊断方法及可能的故障位置。
2017(4):9-12,15.
摘要:怠速不稳是电喷发动机工作时经常遇到的故障现象。文中运用模糊故障树法对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建立了怠速不稳系统故障树及其最小割集;对该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三角型模糊数描述故障系统底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系统模糊故障概率重要度分析,根据模糊概率重要度大小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有效提高故障诊断排除效率;以中间事件火花塞故障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火花塞间隙过小是火花塞故障的关键事件。
2017(4):13-15.
摘要:介绍了本田飞度汽车电动车窗的组成及电路控制原理;根据电动车窗电路工作过程,分别对所有车窗、部分车窗不能正常升降及某个车窗只能向一个方向运动等电动车窗常见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诊断,为电动车窗维修提供指导。
2017(4):16-19.
摘要: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领域CO2排放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绝对主体,是CO2减排的重要领域。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基于IPCC2006的碳排放计算公式,结合燃油密度和燃油中碳含量百分比,以不同车辆类型统计分析了长沙市2010—2014年道路交通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小型载客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是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限制小型载客汽车出行和替代燃料的减排措施,其中降低小型载客汽车交通出行率的同时提高大型载客汽车和地铁的出行率的减排效果明显;建议构建以新能源公交、地铁与慢行交通为主,新能源出租车、小汽车为辅的交通发展模式,降低城市交通CO2排放。
2017(4):20-21,27.
摘要:针对公交客流的时变特征,假设当前时刻的客流量仅与历史客流量和发车频率相关,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短时公交客流预测模型,给出了节点定义、网络结构与参数学习及推理算法,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南通市301路公交线路某个站点的实际客流调查,利用该模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其有效性。
2017(4):22-27.
摘要:针对传统信号路口配时优化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困难、缺乏理论指导和优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智能交通大数据发展背景,针对路口单点信号配时构建信号配时评估及优化体系。通过融合视频、地图导航、信号配时等多源交通数据建立基于导航数据的延误计算模型,综合考虑饱和度和延误指标,建立信号配时合理性评估矩阵,同时采用改进最优分割法对时段表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Webster配时优化理论对配时不合理时段的周期和绿信比参数进行优化;深圳某路口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的单点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策略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城市信号配时优化提供参考。
2017(4):28-31.
摘要:信号控制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畅通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的正常运行。文中以乌鲁木齐市农大东路与南昌路十字交叉口为例进行Webster法配时优化,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交通状况,为乌鲁木齐市其他交叉口信号控制提供参考和思路。
2017(4):32-35,39.
摘要:在共享经济时代,网约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方便大众对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机动车的空置时间,提高了利用率,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但随着网约车的进一步发展,其业态开始变化,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冲突日益加剧、网约车平台管理的漏洞、网约车与城市交通拥堵的关系等问题使其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文中在总结网约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网约车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以加强对网约车的经营管理。
2017(4):36-39.
摘要:根据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路K2952+350—K3044+450段2007—2012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考虑事故严重程度,对死亡事故和受伤事故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θ换算成相同严重程度的不同事故次数,综合考虑人、车、路和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结合车况、路况及天气状况等外界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聚类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机动车司机不同违章驾驶行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截取水平λ∈(0.955 2,0.973 6]、聚类个数k=5时,两种聚类方法的聚类结果相同,12种常见违章驾驶行为聚为五类,类间距与各违章驾驶行为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差成正比,符合实际数据统计情况。最后标定了各种违章驾驶行为在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发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为进一步规范交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7(4):40-44,51.
摘要:平曲线路段是交通事故高发之处。文中从车、路协同作用对车辆弯道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入手,分析了车、路中对弯道行驶安全性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探究不同参数车辆与弯道组合下安全车速的限值。应用TruckSim建立车路耦合模型,通过仿真定性分析了各因素对车辆弯道行驶安全的影响;对不同车、路参数进行正交仿真试验,得出相应临界车速;再利用SPSS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其与安全车速之间的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车辆弯道行驶安全速度,指导车辆和道路设计。
2017(4):45-51.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为例,针对多种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进行定量分析,考虑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评价指标,通过6种不同系统聚类法对违法驾驶行为进行聚类,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R软件得出聚类结果,在符合实际意义的情况下,聚类个数k=6时结果最优,类内样本具有相似性;计算了各类中违法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影响因子δ,δ值越大,则该类中的违法驾驶行为对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影响越大,管理部门需对应加大整治力度。
2017(4):52-55,136.
摘要:科学的道路交通监控设施布局能以最小的建设成本满足交通管理需求。文中基于交通管理者对监控系统的使用需求,从设施覆盖率、合理性和效率等3个维度构建道路交通监控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各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和使用说明,为科学评估和优化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设施布设提供量化参考。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能从多个维度找出道路监控设施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监控设施布局。
2017(4):56-58.
摘要:基于广西地区路网公路路面结构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5年来广西地区普通公路采用的典型路面结构组合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根据不同路面结构组合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广西地区的普通公路典型路面结构设计或技术建议,以指导广西地区新建普通公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017(4):59-60,63.
摘要:水泥砼路面采用超薄面层进行维修时,重点是超薄砼配合比设计,其性能直接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文中主要通过研究掺入了聚合物和钢纤维的砼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分析,得出用于试验路的超薄水泥砼配合比。
2017(4):61-63.
摘要: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不同比例玻璃纤维,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玻璃纤维掺量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掺入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均先提高后降低;若玻璃纤维过多,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将变差,建议玻璃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2%。
2017(4):64-66,72.
摘要:针对传统连续级配设计的不足,以某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为基础,进行多级嵌挤形式级配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并对最佳设计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沥青饱和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大而增大,空隙率与油石比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沥青含量对矿料间隙率的影响较小;粗级配矿料形成的密实结构需要较多的次集料及沥青填充,一般通过调整粗集料比例可获得最佳密实状态;随着沥青含量的增大,混合料的流值增加量略有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降低;该工程不同面层最佳油石比分别为5%、4.8%、4.2%,采用多级嵌挤级配设计获得的级配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2017(4):67-72.
摘要:通过试验对SiO2/POE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性能测试,并与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纳米SiO2/POE复合改性对基质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SiO2/POE显著提高了基质沥青的软化点、粘度和延度,降低了针入度;3种沥青中,SiO2/POE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G′、抗车辙因子G*/sinδ均最大,SiO2/POE改善了基质沥青的高温性能,但其低温性能稍劣于SBS改性沥青;3种沥青混合料中,SiO2/POE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动态模量E*均最佳,具有优良的抗车辙能力,在低温抗裂、耐疲劳及水稳定方面也显示了优良的性能,但其低温抗裂性能劣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2017(4):73-75.
摘要:在30、40、50 ℃下利用CRT-NU14气动伺服沥青材料试验机对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0.4、0.7、1.0 MPa 3种应力不同施加顺序组合下的三轴重复荷载试验,并对最大永久变形量对应的应力施加顺序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研究应力施加顺序对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13沥青混合料在0.4 MPa→0.7 MPa→1.0 MPa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量最大;试验温度下,AC-13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随着荷载的增大而降低;荷载一定时,试验温度区间内AC-13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017(4):76-78,81.
摘要:对南方山区某机场含碎石黏土地基工程开展强夯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强夯能级作用下含碎石黏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山区含碎石黏土地基适合采用低能级强夯工艺进行加固,过大夯击能易对含碎石黏土地基表层土体结构产生较大破坏,损坏原有渗流结构,造成孔隙水淤积而无法及时消散,形成橡皮土,削弱夯击能的传播功效,降低施工效率;推荐选取夯击能1600kN·m的强夯工艺,点夯最佳击数为7~8次,夯点水平布置间距控制在4.5m,第一、二遍点夯夯击间隔时间取36h,第二遍和满夯间隔时间取54h。
2017(4):79-81.
摘要:为确定考虑路堤渗流场变化的最佳包边土厚度,通过Geostudio-seep软件数值模拟,建立具有包边土和排水设施的路堤计算模型,分析了路堤渗流场中暂态饱和区及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设置排水系统的路堤软土层采用最佳包边土厚度,有利于迅速排出雨水,减小雨水入渗量,使土体体积含水率随降雨持续无明显变化,从而减小边坡受降雨入渗的影响,降低边坡土体水毁程度。
2017(4):82-86,98.
摘要: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越来越普遍,基底存在软土的斜坡地基上的填方路堤对高速公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目前关于高填路堤稳定性的研究多采用极限平衡法,其基于假定的破坏模式,破坏模式的合理性影响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而上限有限元法无需假定破坏模式。文中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编制求解安全系数的程序,针对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高速公路D合同段K164+160—280,求解不同参数条件下高填方路堤的安全系数和临界破坏状态下的速度场,与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该方法计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6.05%,最小误差值为1.72%。
2017(4):87-89,98.
摘要:对炭质页岩路堑边坡开挖提出“过程稳定性”的方法,即分级开挖一级、及时实时支护一级,并对边坡开挖过程中及实时支护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及时支护后边坡安全系数整体明显提高,每级的剪切应变增量分布面积及最大值都减小很多,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2017(4):90-92.
摘要:以福州市东二环路鳌峰大桥北桥头K8+394—648作为试验路段,采用GZL-600型全浮动式共振机对其水泥砼路面实施破碎,通过测定振动速率及主频值的变化评价振源对观测区域的影响;以19、20和21 MPa 3种振动力,分别对应3、2.5和3.5 km/h 3种行进速度对砼板进行共振破碎,挖坑检测破碎效果,并分析了破碎后颗粒级配特点、MHB和RPB两种破碎方式对基层顶面回弹模量和基层承载力的影响。
2017(4):93-94.
摘要:在湖南永吉(永顺—吉首)高速公路上选取试验段,运用探地雷达对其沥青路面厚度进行检测,通过探地雷达检测数据和钻孔取芯检测结果的相互比较,验证探地雷达用于现代道路工程结构检测的实用性。
2017(4):95-98.
摘要:首先进行原材料试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选取常用的NaCl、CaCl2融雪剂,通过车辙试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和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对比分析原样沥青混合料、施加NaCl和CaCl2溶液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研究融雪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2017(4):99-101,105.
摘要:中国以沥青路面结构为主导的公路路网已基本建成并开始进入全面养护维修阶段。文中针对现阶段常使用的加铺设计方法,通过案例探讨如何确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进而确定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厚度。结果表明采用现行规范方法进行加铺层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按3层沥青面层的旧路基层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状态下的弹性模量计算出的适宜加铺厚度相差约3 cm,基层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加铺厚度的影响不大。
2017(4):102-105.
摘要:采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试了掺加Sasobit 、EvothermTM温拌剂的沥青在不同试验温度下的粘度,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温拌剂能降低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摩阻力,与EvothermTM相比,Sasobit 温拌剂的表面活性功能对沥青粘度的影响更大,在夏季高温时能有效降低沥青的粘度,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效果;Sasobit 与EvothermTM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生产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温拌剂。
2017(4):106-108,123.
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马歇尔击实法和旋转压实法(SGC)温拌沥青混合料(WMA)试件,分析在不同温度下成型的WMA试件的压实特性及试件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室内成型WMA试件宜采用SGC法;通过测试不同存储时间时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劈裂强度,提出WMA室内性能测试宜采取成型后常温静置2 d的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等技术指标的分析确定施工温度,结果显示SGC法的计算降温幅度更明显,采用该方法确定的施工温度与生产实际情况一致。
2017(4):109-111,133.
摘要: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粘结效果不佳是其主要病害形式之一。文中依托南渝(南充—重庆)高速公路,采用凿毛台车,对试验路段水泥砼基面进行喷砂打毛和凿毛台车凿毛处理,处理后测试水泥砼基面的露骨率、构造深度及摆式摩擦系数,并用剪切仪、拉拔仪测试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和拉拔强度,最后对两种界面处理方法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凿毛台车处理的凿毛界面露骨率在85%以上,构造深度为1.17 mm,剪切强度为0.8 MPa,拉拔强度为0.54 MPa,均高于喷砂处理界面;摆式摩擦系数不能用于评价水泥砼界面处理效果;凿毛法能有效除去表面浮尘,增加界面粗糙度,增强层间粘结效果,具有较好的打毛效果和经济性能。
2017(4):112-114,119.
摘要:路基土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会对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如何利用微生物技术加固路基土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矿化碳酸钙结晶(Microbial 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具有胶结作用的碳酸钙凝胶加固路基土体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且加固效果明显。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从砂土注浆、微生物生成气泡降低饱和度、微生物反应产生微生物膜起到防渗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加固路基土体的机理。
2017(4):115-119.
摘要:为解决将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实际问题,降低工程造价,以陕西省西咸北环高速公路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路床工程为例,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填料的工程特性及路用性能,探讨了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路床的施工工艺,验证了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高速公路路床的可行性。
2017(4):120-123.
摘要:通过降雨冲刷和面流冲刷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不同直径、不同间距下椰纤维网生态防护边坡的表面降雨冲刷形态特征及面流冲刷规律,分析椰纤维网生态防护边坡在降雨作用下的坡面冲刷规律。结果表明,椰纤维网防护能降低边坡的降雨冲刷,减少细沟形成与扩展;椰纤维网能增加坡面抗冲刷能力,在其防护下,泥砂冲刷总量比裸坡减少40%以上,坡面水流速度降低20%以上;椰纤维网网孔距离越小,坡面冲刷量及坡面水流速度均越小。
2017(4):124-129.
摘要:提出了一种使用砂粒和两种环氧粘结剂处理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GFRP)-砼组合板界面的方法,通过静力破坏试验研究了其受力状态,分析了砼强度和厚度对组合板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进而提出了GFRP-砼组合板抗弯刚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经过含砂粘结法处理界面后,组合板砼与GFRP处于完全共同作用的状态,组合板的刚度得到明显提高;在静载作用下,GFRP-砼组合板的变形基本保持线弹性变化,达到极限承载力后发生脆性破坏;提高砼强度对组合板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较小,增大砼厚度能增强组合板截面抗弯刚度。
2017(4):130-133.
摘要: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考虑裂纹产生的集中应力效应,引入裂纹影响因子,运用哈密顿变分原理建立了含裂纹砼梁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将位移函数用Chebyshev正交多项式展开,结合边界条件,得到了含裂纹砼简支梁的特征向量方程;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裂纹在不同位置和深度时对含裂纹梁各阶固有频率的影响。
2017(4):134-136.
摘要:针对当前连续箱梁桥主梁设计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以主梁的边中跨比、墩顶梁高、跨中梁高及梁底曲线幂次4个参数作为优化对象,以桥梁受力性能、主梁总体造价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建立了连续箱梁桥主梁参数优化数学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得出的设计参数使主梁的结构受力性能与造价均优于传统方法,该优化方法有效。
2017(4):137-140,151.
摘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加固梁,考虑砼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利用生死单元实现不同损伤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作用,通过Combin39单元模拟CFRP板与砼之间的胶层,研究不同参数下加固梁模型开裂、屈服、极限荷载值及跨中挠度,分析RC梁损伤程度、砼强度、粘结长度、槽边距离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筋屈服之前CFRP加固梁的刚度几乎不受这4个参数的影响,但在钢筋屈服之后CFRP加固梁的刚度随着粘结长度及砼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满足最小槽边距时对加固梁的刚度影响不大;损伤程度从预加极限荷载值的0提高到70%,加固梁的极限荷载值降低19.7%;CFRP板粘结长度增加38%,加固梁的极限荷载值提高23.7%;砼强度从C30提高到C50,极限荷载值提高28.1%;槽边距从20 mm增加至40 mm,极限荷载值提高16.9%。
2017(4):141-144,148.
摘要:针对某斜拉桥钢箱梁纵向U肋与横隔板槽口两边间隙不一的问题,根据U肋槽口间隙焊缝间隙的大小制订3种处治方案;考虑到槽口改变对近处轮载应力影响较大,利用ABAQUS建立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轮载效应下3种处治方案的弧形切口位置处及横隔板切割处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按处治方案进行槽口整改,对整改区域附近横隔板轮载应力的影响稍大,且使主拉应力有所减少(减少约10%),对稍远处轮载应力的影响较小(小于1%),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横隔板整改切割线处的应力水平较低(小于10 MPa),且垂直于切割线方向的正应力大部分为压应力,该处焊缝的疲劳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2017(4):145-148.
摘要:以某高速公路桥梁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桩身及桩底注浆加固、增加独立钻孔灌注桩、锚杆静压桩补强、扩大基础复合桩基4种桩基加固方案,并通过计算分析说明了各方案的加固效果及适用条件;经综合比选,建议该工程采用注浆加固方案。
2017(4):152-156,164.
摘要:以某跨江大桥桩基承台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该结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借助ADINA将流固耦合效应影响转化成结构的附加质量,从而建立无水模型,同时按传统Morison方程等效建立另外一个无水模型,对比3种数值模型的动力特性,并对3种模型分别加载两个方向的3条地震波,得到模型的地震动响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得到的附加质量远小于基于Morison方程的附加质量;文中等效模型的动力特性结果比Morsion方程等效模型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的结果;传统Morison方程等效模型的地震响应一般偏于保守,但有时会小于实际情况;文中采取的等效方法相对于传统Morison方程更接近实际情况下的响应结果,计算效率也显著提高。
2017(4):157-160,164.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急剧增加,桥面铺装层损毁陆续出现,一般采用直接在损坏桥面上加铺沥青层的方法进行修补,短期来看该方法确实解决了问题,但其没有经过细致的验算,后期铺装的沥青砼对桥面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未知。文中针对某跨度30 m预应力简支箱梁桥,以规范中车辆荷载大小为计算依据,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计算加铺前后斜截面抗裂力及桥梁正截面承载力,获得加铺前后最大主拉应力及最大弯矩,将各截面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桥梁结构受加载辅装的影响情况。
2017(4):161-164.
摘要:利用有限元单梁法与梁格法建立云南某曲线连续箱梁桥计算模型,从支反力、结构应力、结构挠度三方面对单梁模型和梁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桥梁荷载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梁格法的准确性比单梁法高,且可有效满足桥梁荷载试验所需结构内力和挠度的取值,是曲线梁桥结构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7(4):165-168,174.
摘要: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某斜拉桥进行整体建模,模拟施工全过程,运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施工工艺(调索与合龙顺序)改变对主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调索顺序对主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改变合龙顺序对主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随着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不同调索顺序下主梁延性系数差值增大,且先调首索方案下的延性系数比先调尾索方案下的大;相同PGA时,不同合龙顺序下主梁转角延性系数相差不大,剪切位移延性系数基本相同。
2017(4):169-174.
摘要:风雨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桥梁结构静载试验是对各类桥梁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与评定的重要方法。文中对绥宁县民族风雨桥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挠度和应变试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对该桥整体工作性能与承载能力作出了科学评价。
2017(4):175-179.
摘要: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斜坡桩基的动力响应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在土工离心机上进行模型试验,分析了斜坡土体的加速度放大效应、斜坡土体位移情况和桩身变形特性,并通过数值模拟予以论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斜坡坡肩位置最容易失稳;桩基所处位置和连接形式是造成桩基变形差异的重要因素;斜坡土体对桩基挤压作用明显,在抗震设计时应考虑斜坡上部土体的加固措施。
2017(4):180-184.
摘要:以具有断续节理的岩体为初始损伤状态,引入损伤阈值和损伤折减系数,综合考虑细观损伤和宏观损伤的存在,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得到了宏观和细观损伤耦合的本构方程,并借用前人的室内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断续节理宏观损伤变量与其受力状态密切相关,由于节理上下表面通常介于张开和完全闭合之间,折减系数通常为[0,1];基于能量等价原理,根据断裂强度因子表达宏观损伤变量,由于试件尺寸的有限性,多条节理间的Ⅰ型和Ⅱ型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系数存在较大差别,不可采用相同的修正系数,而应根据试件的几何裂隙参数具体分析,以免引起宏观损伤变量失真;宏观损伤计算中,节理有效强度因子引入受力状态修正系数c和分布几何修正系数ζ,可克服传统面积损伤定义的不足,使计算结果更准确。
2017(4):185-188.
摘要:结合实际隧道工程施工案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底部隐伏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开挖面逐渐进入岩溶区,仰拱处围岩位移急剧增长,且由于底部岩体整体性变弱及仰拱与溶洞间的岩体变形刚度减小,仰拱位移逐渐大于拱顶位移;在距离岩溶区大约1D范围内,仰拱底处围岩竖向位移显著上升,拱顶、仰拱底处围岩最大主应力逐渐减小,拱肩处围岩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
2017(4):189-192,208.
摘要:以云南上鹤(上关—鹤庆)高速公路军马场隧道富水段为例,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富水隧道勘探中的应用,根据探测数据采用Surfer软件制作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该隧道富水段作出地质解释,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2017(4):193-196,199.
摘要:以石家庄地铁一号线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三维数值程序分析柱洞法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临时横撑对梁-柱偏转控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洞二次衬砌扣拱施工时纵梁横向位移变化较大,左、右洞开挖后梁-柱结构上部偏移量最大,中洞开挖时左、右纵梁向中间变形,中洞二次衬砌浇筑后结构向两侧变形,边跨对称开挖时梁-柱结构左、右侧出现临空面而使结构向两侧变形,左、右洞二次衬砌浇筑时梁-柱结构在其作用下向中间变形;随着临时横撑间距的增加,梁-柱结构的偏移不断增加,间距为3、6 m时梁-柱结构的偏移量差别不大,但间距为9 m时偏移量变化明显;不同临时支撑间距下,中洞二次衬砌施工后梁-柱结构的偏移变化基本一致,仅中洞开挖过程中差别较明显,立柱的偏心变化趋势相同,临时横撑间距越大则立柱偏心越严重。
2017(4):197-199.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并正在改变着传统管理方式。文中总结了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思想意识、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017(4):200-203.
摘要:特许价格的确定是高速公路公共私营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项目可行性的关键,直接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如今常用的PPP项目特许价格的确定方法较单一,仅考虑某一方利益,没有综合考虑政府、私营部门及高速公路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定价标准过于局部,不能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文中通过文献综述确定高速公路PPP项目的定价参数,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特许定价模型,使特许定价达到政府与私营部门满意的平衡点,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17(4):204-206.
摘要:以PCI、RQI、RDI、SRI及PQI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理论,结合滑动平均方法,建立MA-GM(1,1)模型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预测。山东省日东(日照—东明)高速公路K20—K22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准确反映沥青路面使用时间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速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2017(4):207-208.
摘要: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养护中自动化程度低、危险路段设施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将无人机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设施安全隐患智能检测系统的设想。该系统利用无人机上高清摄像头实现危险路段设施拍摄,通过在无人机里安装微处理器芯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拍摄视频进行智能检测,最后对智能检测结果进行标记并对危险设施进行预警提示。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