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多以城市共性为基础,对城市个性特征关注较少,研究成果对具有特殊道路交通条件及其他个性特征的重庆市并不完全适用。文中以重庆市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2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得到重庆市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决策影响因素主要为道路条件、政府政策、技术因素和基础设施,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电动汽车市场化培育对策。
摘要:车辆驾驶性是汽车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统按照驾驶者的意志进行平稳运转的能力,其好坏决定驾驶员对车辆的评价。文中介绍了驾驶性评价方法及驾驶性标定的主要内容;针对某乘用车驾驶性评价所反馈的驾驶性问题,经过对发动机的标定使其达到了可接受的驾驶性能,也表明发动机标定对车辆驾驶性的改善和提升具有快速且显著效果。
摘要:基于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和功率平衡分析计算得到某载货汽车满载时百公里等速燃油消耗理论值,并利用油耗仪对该载货汽车进行真实道路油耗测试,获得百公里等速燃油消耗实测值。对比发现,通过万有特性曲线计算得到的油耗理论值略大于试验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15.5%,理论油耗与油耗仪实测油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载货汽车以最高挡行驶时的经济车速为40~70 km/h。
摘要:依据GB 1589-2016及《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由货车和中置轴车辆运输挂车组成的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将成为中国汽车整车物流市场的主力车型。文中从中置轴车辆运输挂车的结构特点、外廓尺寸检验方法及记录等入手,分析了设备自动检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摘要:叉臂式玻璃升降器(以下简称玻璃升降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玻璃升降器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文中介绍了玻璃升降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论述了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对某新设计的玻璃升降器进行受力分析和建模,将简化几何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对研制的玻璃升降器样品进行20 000次连续升、降循环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摘要:为提高汽车舒适性、安全性,研发具备智能监测车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及强制换气功能的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在原车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一个便携装置,当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限值时启动预警装置进入预警状态,当车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时强制进行通风换气,起到安全保护、智能调节车内空气舒适度的作用。
摘要:为了使网约车和巡游出租车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谐发展,文中基于功能定位,分析了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的发展趋势,通过SWOT分析了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找出二者融合发展的瓶颈,根据各自的优劣势寻求二者互补的最佳状态,并提出出租车新旧业态健康、平稳、快速融合发展建议。
摘要:以可拓理论为基础,根据交通污染物排放的7个影响因素构建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了交通污染物排放特征分级模型,解决交通污染物排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可变性,使交通污染物排放分级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以某道路的2个交通污染物排放样本为例,通过排放等级关联度计算,确定其污染等级。
摘要:为有效缓解广州市公交车场缺乏、车辆维修保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广州市公交车维修保养停车综合站场规划布局研究》为基础,在对广州市中心六区常规公交车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公交企业车辆维修需求,确定公交车场规模;借鉴相关城市公交车场建设经验,总结了目前公交车场建设发展趋势;基于“三规合一”对公共交通用地进行梳理,提出了新增公交车场布局方案,确保规划的公交车场用地在控规层面能真正落实;通过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提出了广州市中心六区新增公交车场27个的规划方案,以满足未来常规公交车运营保养需求。
摘要:为了提高西安市城市道路驾驶人对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的使用率,采用行为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RP)调查方法,对私家车和出租车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征、VMS发布形式和VMS发布内容与驾驶人对VMS信息关注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构建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度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对比两个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驾龄(6年及以上)、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VMS发布形式(图文混合)和VMS发布内容(拥堵原因)5个自变量显著影响驾驶人对VMS信息的关注程度;在部分比例优势模型中,职业(个体经营者)、出行目的(其他)2个变量违反了平行假设;6年及以上驾龄、职业为个体经营者和图文混合信息3个变量有助于增加驾驶人对VMS信息偶尔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可能性,出行目的(休闲娱乐和其他)、拥堵原因信息2个变量有助于减少驾驶人对VMS信息比较关注的可能性。
摘要:科学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对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取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四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熵权物元,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模型;以重庆主城区为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能较科学全面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摘要:为定量研究乘客群体属性对轨道交通满意度的影响,把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和交通属性、乘客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乘客,采用单因素方差法筛选属性、BP神经网络法确定属性影响权重。结果表明,满意群体与不满意群体中乘客属性对于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331 5、0.296 6,后者更注重服务质量;对于不满意群体,具有较大影响的基本属性为性别、是否常住和收入,权重分别为0.030 6、0.029 6、0.028 7;影响较大的交通属性为换乘次数和拥挤程度,权重分别为0.042 3、0.069 7;不满意群体和满意群体总体满意度分别随收入、换乘次数和拥挤程度呈异于常识的倒U形和U形分布,并从心理学上解释了原因,提出了改善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长浏(长沙—浏阳)高速公路永安互通外部建设条件的复杂性,介绍了该互通设计方案的比选过程,详细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了既满足互通功能性要求、又能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互通设计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尤其是产权不同高速公路相互衔接的解决提供参考。
摘要:海外仓作为一种新兴跨境物流模式,其运作过程中隐藏着较大风险。为有效识别和规避海外仓运营中的风险,文中基于海外仓运作流程,结合专家咨询,识别每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模糊解释结构模型,对跨境物流海外仓风险因素中的弱影响关系进行弱化略去处理,探究跨境物流海外仓风险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理,并提出规避跨境物流海外仓风险的建议。
摘要:为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性能,降低其造价,对SBS/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相比,SBS/PPA复合改性沥青的粘度增大,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及失效温度,其短期老化性能较差而长期老化性能较好;SBS/PPA复合改性沥青中添加稳定剂DBP后形成稳定的SBS空间网络结构,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PPA价格较低,SBS/PPA复合改性沥青的经济性比SBS改性沥青好。
摘要:以天然沥青(特立尼达湖沥青TLA)对SK90#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掺量TLA对基质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动态剪切流变等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LA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参数为剪切时间40 min、剪切温度170 ℃、剪切速率4 000 r/min;掺入TLA后,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延度不合适作为TLA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指标;随着TLA掺量的增加,TLA改性沥青的粘度、高温性能及弹性性能增强。
摘要:采用生物质重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掺量生物质重油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粘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老化条件下生物质重油的最佳掺量,并分析了生物质重油再生沥青的老化特性和工作特性。结果表明,考虑到再生沥青性能的稳定性,推荐生物质重油的掺量为RTFOT时10%、PAV时15%;生物质重油掺量对再生沥青的老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掺量越高,再生沥青抗老化性能越差;生物质重油具有明显的降粘作用,掺量越高,再生沥青的粘度降低越明显;RTFOT再生沥青的最佳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分别为170~175、155~163 ℃,PAV再生沥青的最佳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分别为161~166、146~155 ℃。
摘要:设计密集配ATB-25、开级配ATPB-25与半开级配AM-25 3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对其性能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室内试验结果表明,3种级配类型中,ATB-25的空隙率最小,为4.4%,动稳定度达到1 673 次/mm,低温破坏应变为0.85×10-3,其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能最好;相比于ATPB-25与AM-25,ATB-25沥青稳定碎石的抗压回弹模量最大,其承重能力与刚度最好,且其疲劳寿命最大,抗疲劳性能优异。工程应用结果表明,沥青路面采用ATB-25沥青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时具有良好的平整度与构造深度,且透水性良好、强度较高。
摘要:对不同水泥掺量的骨架型、连续型级配碎石进行室内试验,并与半刚性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进行对比,分析水泥掺量对级配碎石抗裂性能的影响和低剂量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收缩特性。结果表明,各类型级配碎石的收缩系数均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骨架型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收缩性能好于连续型级配碎石,不同水泥掺量级配碎石混合料28 d龄期时的收缩系数小于7 d龄期时,但变化规律相似。
摘要:为研究级配碎石材料的路用性能,对连续型级配碎石进行动静回弹模量试验,通过试验路进行现场回弹模量测试并反推计算,同时进行室内及现场CBR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作用在级配碎石材料上荷载的变化,模量呈现出较好的非线性特征,其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室内和现场回弹模量及CBR试验值均符合规范要求。
摘要:通过引入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对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改进BP神经网络边坡稳定性预测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湖南安化某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将其预测结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和实际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通过对不同掺量地聚合物和不同龄期下地聚合物加固软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试验,定量、定性地分析了地聚合物土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对地聚合物土搅拌桩进行设计应用,为地聚合物土搅拌桩的应用提供示范。
摘要:通过分析路基填筑压实工艺,研发智能化的路基层位自动辨识算法,提出采用距离加权平均方法拟合碾压层位的网格控制点位数据,以满足施工要求的高程精度。实例运用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处理可满足路基压实遍数及碾压层位厚度要求,能自动完成高程的平差处理运算且满足施工压实控制的精度要求。
摘要:NovaChip超薄磨耗层不仅可改善路面抗滑性能,提高路面平整度,同时具有降低路面噪声的效果。文中设计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NovaChip Type C、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3C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13 3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通过试验分析评价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路面结构层间的力学性能。
摘要:为改善传统微表处易产生噪声污染的不足,结合江西省某高速公路车辙填补和低噪音纤维微表处罩面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与现场检测,对微表处、纤维微表处和低噪音纤维微表处的性能和表面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微表处和纤维微表处相比,低噪音纤维微表处降低噪音的效果明显,其混合料的凝聚力和抗水损性能具有明显优势。
摘要:为抑制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提高沥青下面层抗反射裂缝能力和弯拉疲劳寿命,针对现有裂缝防治措施的不足,研究开发增韧改性沥青GATB-25,通过显著增强下面层的抗裂功能,显著延长沥青路面的整体寿命;从级配优化、抗裂胶结料优选方面介绍了增韧改性沥青GATB-25的开发过程,并通过试验路验证了抗裂增强功能层的防裂缝性能。
摘要:基于规范对路况检测的要求,对路况检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湖南省农村公路现状的路况快速检评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快速检评方法与人工检测方法得到的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有较好的相关性,PCI最大绝对差值为5分,快速检评方法能满足农村公路路况检评要求。
摘要:泥结石道路是土地整治项目田间道路的主要形式,但持续强降水导致的水毁将极大地影响其实际效果。文中通过对泥结石道路水毁类型及成因的分析,结合陕西澄城县土地整治工程水毁破坏现状和原因,提出了提高设计标准、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后期养护等防治泥结石道路水毁的措施,保障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根据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的施工特点,针对传统的斜拉索张拉及钢箱梁U肋环缝焊检实施流程提出优化方案,采用整体几何非线性有限元软件选择关键施工阶段对优化前后流程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斜拉索张拉优化流程对结构整体响应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选择标准截面进行细部分析,论证环缝焊检优化流程对局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跨度钢箱梁斜拉桥,在精细论证的基础上可采用适当的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整体建设效益。
摘要:传统的预应力钢筋砼桥梁结构需消耗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材产品,存在自重大、腹板开裂、下挠等质量通病,且不利于拆除废弃。文中开发一种装配式组合钢箱梁,该组合结构采用耐候钢、波形钢腹板全闭合结构、界面胶和聚合物砼,具有波形钢腹板优越的力学特性、耐候钢的防腐优势、界面胶的抗剪能力及钢套箱内预应力砼的高承载能力等,可实现主梁结构较高的承载力、优越的环保性和便捷的施工性,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摘要:为确定某淮河大桥右汊航道桥(钢箱系杆拱桥)的吊杆张拉顺序,提出3种吊杆张拉方案,采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使用倒拆分析法对比分析3种方案下的吊杆张拉控制力和结构内力。结果表明,从中拱对称向两边拱交替张拉的初始控制力良好,拱肋受力更均匀合理,推荐选择该方案进行施工。
摘要:爬锥式预埋件具有可拆装、可重复使用、易操作、质量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是传统预埋件的一种替代。文中阐述了爬锥式预埋件常用设计与验算方法,从爬锥式预埋件加工、安装定位、砼浇筑、拆除及修补等方面介绍了爬锥式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通过该预埋件在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了其经济、质量及安全效益。
摘要:开展砼试块单轴加载试验,对加载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通过对数字信号采集示波器记录的声发射信号的分段离散傅里叶变换,定性分析了0~50 kHz声发射信号随试件加载值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声发射全过程0~12 kHz各频段能量占比变化规律,提出了以声发射信号各频段信号能量占比为判断标准的砼损伤识别方法,并使用b值法和振铃计数法对该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验证。
摘要:在常规UPVC塑料中添加稳定基材,可确保必要的线性膨胀系数。文中通过异型断面结构设计,创新一种新型UPVC声测管,进一步确保必要的环刚度和抗拉拔强度;针对公称外径48.6 mm新型UPVC声测管,实施3组试样的抗拉拔强度试验,结果显示这种UPVC声测管能承受5 500 N的破坏荷载。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实测应变数据,对公路桥梁荷载试验中应变数据异常现象进行分析。介绍了公路桥梁荷载试验中常见应变数据异常现象,从环境、应变片粘贴工艺与采集系统及桥梁结构本身缺陷三方面分析了应变数据异常的来源,重点分析了预应力结构隐式裂缝对荷载试验应变数据异常的影响;提出了工具式应变计应用、多参数校验、严格试验程序、提高应变片粘贴工艺四项避免荷载试验应变数据异常的措施。
摘要:为研究特大桥梁车辆荷载的概率模型,选取南溪长江大桥基于动态称重系统(WIM)的监测数据,对其通行车辆荷载概率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南溪长江大桥实际车辆荷载的混合对数正态概率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针对南溪长江大桥的车辆荷载数据呈现多峰的情况,采用3个对数正态分布混合的模型拟合车辆荷载数据效果显著,能较好地反映桥梁荷载的实际情况。
摘要:以四川南大梁(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渠江大桥为例,介绍了附合水准路线条件平差的计算方法,求出了观测值及其函数的最或是值,同时评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附合水准测量条件平差能消除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合理分配误差,与近视平差相比其误差不存在累积性,满足规范要求。
摘要:开展4根加固梁和4根对比梁的静载破坏试验,分析U形箍筋加固梁在固定剪跨比、不同箍筋锈蚀率情况下的受剪性能。结果表明,U形箍筋抗剪加固RC梁对承载力的提升效果较好,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6%和27%左右;随锈蚀率的增大,梁内箍筋和加固箍筋参与抗剪和屈服的时间提前;加固梁的梁内箍筋应变发展速度均小于对比梁;U形箍筋加固可有效限制梁斜裂缝的发展和延伸,提高梁的最大挠度,优化梁的刚度和延性。
摘要:通过表面渗透试验、吸水率试验、抗渗试验与抗冻性试验,分析不同渗透型表面防护剂、不同处理工艺下水泥砼的性能。结果显示,渗透型表面防护材料能有效渗透砼表面5~12 mm,显著改善砼表面密实程度和防水性能,采用涂刷工艺处理后砼表面稳定性优于浸渍处理工艺;防护材料对水泥砼性能的改善效果随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劣化,随砼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防护材料均能提高水泥砼的性能,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乳液的改善效果优于聚乙烯三乙氧基硅烷,砼等级越高,性能越优异;抗冻性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乳液对低等级砼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建议增加吸水率指标评价渗透型表面防护材料的性能,并结合砼性能结果对其进行优选,推荐采用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乳液、以涂刷工艺用于砼防腐。
摘要:通过对9片砼梁进行预应力碳纤维板放张试验,分析了预应力放张后碳纤维板应变及界面剪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胶层厚度对碳纤维板放张后的板端界面剪应力大小有显著影响,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增加而减小,胶层厚度为4 mm时界面剪应力达到最小值;厚度超过4 mm时,界面剪应力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摘要:考虑加固厚度与持荷工况两种因素,设计8片钢筋砼简支T梁,对其挠度及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建立加固前后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探究自密实砼增大截面加固后的性能。结果表明,持荷大小对跨中截面变形的影响较小,加固厚度100 mm的不持荷试验梁的刚度比加固厚度60 mm的大,而持荷加固后,加固厚度越大,试验梁刚度越小;自密实砼增大截面加固后的承载力约为加固前承载力的2倍,加固厚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摘要:为优化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横山隧道施工方案、控制爆破开挖对邻近洞室衬砌结构的动力影响,采用数值手段模拟了不同开挖工法时邻近洞室衬砌结构在爆破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对比分析了爆破引起邻近隧道衬砌结构不同部位的应力和振动速度,提出了衬砌结构的重要影响部位和相应的减振措施;分析了单洞爆破开挖引起的衬砌结构振动速度,根据不同振动速度控制标准优化了掌子面与衬砌结构的安全步距。
摘要:以湖南衡阳市二环东路合江套湘江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典型断面和数值分析手段,对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力的计算方法和整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对该隧道管片抗浮进行了安全分析和受力验算,并提出了相应抗浮措施。
摘要: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传统挣值法的局限性,即不能实现承包商对利润的有效监控,引入可反映承包商利润变化情况的PV1参数,提出了CBM-挣值法;对CBM-挣值法进行参数改进分析和指标效果评价,构建了CBM-挣值法的流程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于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摘要:通过对沥青混合料建设过程碳排放源的调查分析,采用清单分析法,构建沥青混合料建设过程碳排放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碳排放量数学计算模型,以每延米高速公路碳排放量为计量单位,计算典型高速公路的碳排放量并确立碳排放关键环节。结果显示,碳排放关键环节是混合料生产阶段和原材料生产阶段,分别占总碳排放量的67.88%、28.58%。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