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1-4.
摘要: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研究需要具有惯量模拟功能的制动试验台,但由于汽车制动具有大能量和大功率的特点,在模拟整车惯性时需要较大质量的飞轮,给安装和使用等带来困难。为减小飞轮质量,文中提出在滚筒与飞轮之间加入减速器的惯量模拟结构,并推导采用该结构的惯性飞轮的转动惯量、质量和尺寸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增大减速比和减小滚筒半径均可有效减轻飞轮质量;同时分析了采用滚筒边缘线速度模拟车速的合理性,证明汽车质量模拟可通过飞轮惯量线性叠加获得,通过实例计算和对比分析获得了惯性模拟优化方案。
2018(4):5-8.
摘要:分析了底盘系统刚度特性关键指标,阐述了悬架和转向系统刚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项目,建立了底盘系统刚度特性优化体系和关键考核指标,提出了影响整车性能的关键点刚度匹配和控制方法;综合考虑系统中各部件的特点,结合零件制造可行性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对某车型多连杆后悬架进行优化,提出了优化措施。
2018(4):9-10,20.
摘要:深孔加工是机械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由于其切削散热慢、排屑困难和轴线偏移等难题,已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问题。文中分析了枪钻外排屑加工、内排屑加工、喷吸钻加工、单管喷吸钻加工、单管喷吸钻内排屑加工等现有加工系统的优缺点,以多深孔不锈钢轮体加工为例设计加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加工过程分析了深孔加工的影响因素。
2018(4):11-13.
摘要: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突变理论模型,将交通流状态按速度是否发生突变划分为平稳段和突变段,分析状态分析尺度、波动阈值、最小突变长度等对交通流速度预测结果的影响,建立平稳段和突变段交通流速度预测模型;以深圳市北环大道某断面为研究对象,选取1个月的交通流速度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文中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平稳段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接近,预测精度较高;突变段的部分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偏保守,仅反映了交通流速度的变化趋势;预测时间越长,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差越大,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越低,可参考价值越小。
2018(4):14-16.
摘要:为优化城市道路瓶颈的通行能力,有效改善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建立瓶颈度评价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云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各指标的评价值,据此进行分析排序找出道路瓶颈的主要影响指标;通过综合云评价得到道路瓶颈度值,根据瓶颈度值将同一城区内瓶颈路划分为不同迫切层级,为主管部门改扩建道路决策提供参考。
2018(4):17-20.
摘要:交通瓶颈是影响城市交通路网有效运行的关键限制因素。为准确识别路网中交通瓶颈,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文中以长沙市瓶颈路段分析为例,通过全面分析长沙市交通瓶颈现象明确交通瓶颈的成因,采用基于服务水平和基于在线地图实时路况的方法识别交通瓶颈,并提出改善建议。
2018(4):21-24.
摘要:当前市民出行对多元化、便捷化、品质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以需求为导向,对公交服务模式精准定位,以轨道交通发展为契机,延伸拓展微循环巴士服务,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覆盖、提升服务品质,对于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常规公交线路规划方面,对适应短途出行、低需求特征的微循环线路规划设计的研究甚少。文中总结微循环线路的特点,明确微循环线路功能定位;探讨微循环线路规划要点,明确微循环线路的规划思路、规划原则及动态优化调整原则,提出微循环线路选线标准。
2018(4):25-29,36.
摘要:针对中小城市停车需求与供给匹配度不高、停车难等问题,结合中小城市交通特性和停车需求,确定适合中小城市停车特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停车需求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建立、参数标定及网络训练参数调试,依附贵州省习水县停车调查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训练网络稳定性良好,仿真拟合度较高,停车需求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在9.8%以内,BP神经网络能用于中小城市停车需求预测。
2018(4):30-33,39.
摘要: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承担着城市道路的功能,即公路逐渐向市政道路的角色转变。文中以广东潮州市外环大桥及连接线道路工程为例,从路线选线、横断面、道路景观、沿线设施四方面阐述公路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的特点。
2018(4):34-36.
摘要:结合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境内G107市政化改造工程,根据路线布设控制因素,从道路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交通工程设计及道路绿化等方面探讨过境公路改造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2018(4):37-39.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外部公路逐渐变成城市道路,公路市政化建设需求日益增大。文中结合江西省赣州市青峰大道(323国道)改造项目,就公路市政化改造项目中的技术路线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归纳,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推进提供参考。
2018(4):40-43.
摘要:利用毫米波雷达、车辆总线设备及GPS等设备搭建实车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真实交通环境下车辆跟车行驶时前车运动状态表征参数,以两车间相对速度、相对距离、自车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为输入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跟车行驶时前车运动状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前车加速、减速及稳速状态,时间窗口宽度为3 s时,直线道路上的预测准确率为89%;时间窗口宽度为3.5 s时,曲线道路上的预测准确率为87%。
2018(4):44-47.
摘要:关于公路线形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也对部分指标提出了限值,但大多集中在下限值的研究及限制上,对指标多优于规范一般值的平原区高速公路的研究较少,对其指标上限的取值依据不足。文中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其2009—2014年事故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对事故集中路段的鉴别,发现平原区高速公路影响交通安全的线形指标主要为小偏角、大半径、长直线、长曲线等,并从这些方面建立了线形指标与事故率间的关系,为平原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参考。
2018(4):48-50,138.
摘要:传统物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必须改变只注重提高效率、减少支出的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物流。文中综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绿色物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其在促进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采取的对策,为湖湘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提供启示。
2018(4):51-53,125.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粒径约35 μm锰渣微粉的空间物理结构;以粉油比0、3%、6%、9%、12%、15%、18%、21%掺入SK70#A级道路石油沥青中制备锰渣微粉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分析不同掺量对沥青的改性效果差异;结合灰色理论分析锰渣微粉掺量与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及低温延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锰渣微粉的加入对沥青抗针入度有改善作用;软化点先上升而后下降,接近基质沥青;延度下降,总体上能提升沥青的高温受力性能;对沥青低温抗裂性无明显促进效果;粉油比9%为其最佳掺量;锰渣微粉掺量对沥青软化点的影响最显著,其次分别为10 ℃针入度、20 ℃针入度、5 ℃延度、30 ℃针入度、25 ℃针入度、15 ℃针入度。
2018(4):54-57.
摘要:将普通SMA-13中2.36~13.2 mm集料全部采用钢渣替换,制作钢渣SMA-13沥青混合料,并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钢渣SMA-13的最佳油石比及路用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SMA-13相比,钢渣SMA-13的最佳油石比增加0.4%,动稳定度增加约12.1%,抗弯拉强度、低温弯曲应变及断裂能分别增加约7.6%、21.7%、27%,劲度模量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残留强度比及残留稳定度均增加约1.5%且残留强度比及残留稳定度均大于80%,构造深度及摆值增幅分别为46.9%、4.8%,钢渣的掺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SMA-13的路用性能。
2018(4):58-61,65.
摘要:为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采用垂直振动法成型圆柱体试件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以此为依据成型标准车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分析矿粉、机制砂和9.5~19 mm粗集料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矿粉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迅速增长,矿粉掺量大于3%时矿粉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不再显著,矿粉掺量为3%时动稳定度提高41%;随机制砂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呈抛物线变化,机制砂掺量为20%时达到峰值,动稳定度提高152%;随9.5~19 mm粗集料掺量的增加,冷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呈抛物线变化,9.5~19 mm粗集料掺量为10%~30%时动稳定度提高60%~97%。建议冷再生混合料中9.5~19 mm粗集料、机制砂、矿粉掺量分别取10%~30%、20%、3%。
2018(4):62-65.
摘要:为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运用最大密度曲线和贝雷法比较AC-20的4种设计级配AC20-1、AC20-2、AC20-3、AC20-4的级配设置范围、密度、间隙率和贝雷法检验指标CA、FAC、FAF,结果表明,4种级配与n=0.45时各孔径通过率的方差大小依次为AC20-3>AC20-4>AC20-2>AC20-1,AC20-3和AC20-4的方差过大,且只有AC20-2和AC20-3满足贝雷法的3个检验指标要求;对AC20-1和AC20-2进行马歇尔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显示,AC20-1的毛体积密度大于AC20-2,AC20-2的骨架结构和水稳定性优于AC20-1。综合考虑,推荐AC20-2为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配。
2018(4):66-67.
摘要:通过劈裂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分析,确定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干拌法+干拌30 s,湿拌180 s+拌和温度175~180 ℃+成型温度150~160 ℃,为现场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提供指导。
2018(4):68-70,129.
摘要:为改善沥青路面层间结构,增强其防水抗裂能力,在上面层和中面层间铺筑一层空隙率小于2%的沥青混合料薄层。考虑江西省气候特点和交通状况,采用适当的防水抗裂层原材料,参照AC-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级配和配合比,确定最佳合成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防水抗裂层的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纤维掺量,并通过高温车辙、低温抗裂及水稳定性等试验验证防水抗裂层的路用性能。
2018(4):71-74,141.
摘要:依据岩土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考虑代表性降雨入渗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的典型断面进行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暴雨入渗作用下,渣体渗透性小于降雨强度,降雨期间渣场坡面形成暂态饱和区;在连续降雨入渗作用下,渣体渗透性大于降雨强度,降雨期间渣场坡面无暂态饱和区;在短时暴雨和连续降雨入渗作用下,渣体上部的孔隙水压力增大,短时暴雨入渗引起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深度范围比连续降雨入渗时小,降雨入渗影响深度不大于3 m;随着降雨的持续,入渗影响深度增加,渣场边坡的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
2018(4):75-77,164.
摘要:圆弧滑动法是对复合地基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的常用方法,福建地方标准也采用该方法,且认为破坏模式为弯断破坏。考虑到该方法的计算量大,为简化求解,文中利用Visual C++语言编程,通过输入土体参数、边坡几何参数和布桩参数得到边坡安全系数,再采用黄金分割法搜索出最小安全系数,实际工程应用结果显示该程序的误差较小。
2018(4):78-80,84.
摘要:花岗岩残积土崩岗泥沙流以小型稀性泥沙流为主,因泥沙淤塞公路排水设施及路面会对道路施工与运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文中在分析花岗岩残积土崩岗泥沙流物质来源、冲沟与灾害特点及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工格栅加筋水泥改性拦沙坝的治理方案,介绍了其结构特征、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2018(4):81-84.
摘要:选用5种不同级配组成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并铺筑于同一路线上以保证所受荷载与环境一致,应用灰关联理论分析不同粒径集料含量、沥青用量和空隙率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熵关联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空隙率>最佳油石比>2.36 mm矿料含量>0.075 mm以下矿料含量(矿粉)>4.75 mm矿料含量>9.5 mm矿料含量>13.2 mm矿料含量。
2018(4):85-88.
摘要:除冰雪沥青路面的研究应用对于保证冬季行车安全、提高公路出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从热致融冰路面、蓄盐沥青路面、自应力路面和疏水涂层四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除冰雪沥青路面技术,分析了各种路面技术的优缺点,并对除冰雪沥青路面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2018(4):89-93.
摘要:应用Abaqu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旧水泥砼路面进行直接加铺和增设应力吸收层后加铺沥青层两种处理方案,通过与原未改造路面对比,结合温度场,进行不同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接缝弯沉和传荷能力分析,研究沥青加铺层结构强度和反射裂缝。结果表明,加铺沥青层后弯沉与传荷能力均有明显改善;温度场对旧砼路面弯沉和传荷能力的影响远大于荷载作用,加铺沥青层后弱化;结构强度指数能评价传荷能力,但对温度耦合下的超载有局限性;增设应力吸收层能有效阻止反射裂缝。
2018(4):94-96.
摘要:结合多功能道路检测系统各子系统的原理及参数设置,探讨检测过程中不同因素对路面平整度、车辙、路面病害等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并对应用多功能道路检测系统进行现场检测时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相关建议。
2018(4):97-100,133.
摘要:以广东佛山平洲水道跨东平水道特大桥为背景,针对超宽幅钢箱梁运用空间有限元方法建立有限元板单元模型,对钢箱梁桥面板关键施工阶段及成桥后的横向应力与变形进行分析,揭示其横向应力与变形分布规律;与平面梁单元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宽幅钢箱梁结构计算时采用平面梁单元与实体板单元的差异,建议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计算钢箱梁横向应力。
2018(4):101-105,109.
摘要:结合某部分斜拉桥,针对不同设计参数(单、双肢墩,墩梁连接形式)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对该桥梁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参数的不同对桥墩部位的地震响应有较大影响,双肢墩的延性水平在纵桥向高于单肢墩,但其延性优势在横桥向未能延续;墩梁连接形式改变后桥墩的强屈比一致减小,其强度储备呈整体下降趋势。
2018(4):106-109.
摘要:针对复杂超静定杆系拱桥结构有限元建模失真的问题,结合特征值模态参数识别法、模态置信准则和目标函数修正法,提出一种基于监测数据的系杆拱桥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以福建宁德市福宁路二桥为例,采用该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频率更接近于实测频率,但拱肋一阶横弯矩存在较大误差;未出现材料参数因改变幅值太大而失去物理意义的现象,力学效应值与实测值也相差较小。
2018(4):110-113,144.
摘要:为研究重载交通下既有斜拉桥斜拉索的疲劳安全水平,提出基于实测车流数据的斜拉索疲劳可靠度评估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桥梁重载车流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随机疲劳车流模型,加载至斜拉索的应力影响线,由雨流计数方法计算提取疲劳应力谱,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拟合疲劳应力概率密度函数;以主跨420 m砼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评估交通荷载增长情况下斜拉索的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当交通量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到0.5%时,斜拉索第100年的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92;当车重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至0.5%时,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84。
2018(4):114-117,122.
摘要:对烟台市滨海公路海阳段丁字河口大桥主塔塔顶合龙后5段和主梁第1-5#块塔梁同步施工进行控制技术研究,结合同步施工的影响因素、控制原则等,提出施工监测、控制过程及施工控制措施,探讨塔梁同步施工控制技术,以尽量减少施工误差,达到合理成桥状态。
2018(4):118-122.
摘要:以张公庙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Civil对多跨连续箱梁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构在最大悬臂阶段、边跨合龙阶段、次中跨合龙阶段、二期恒载阶段的应力和变形,并对最大悬臂状态及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典型施工阶段该桥主梁内力及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最大悬臂状态及地震作用下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
2018(4):123-125.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在既有桥梁下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对既有上跨桥下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文中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拟建道路路基与既有上跨桥桥墩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钢筋砼护筒对桥墩柱与土体受力进行分离,减小因侧向土压力造成的不利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填筑新建路基在采取钢筋砼护筒保护措施后对既有上跨桥桥墩结构安全的影响可忽略。
2018(4):126-129.
摘要:以武汉三环线竹叶海互通立交为例,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手段,分别建立新旧桥在原有地基基础下的模型,提取旧桥在沉降完成后地基土体的应力及相关土力学参数,分析新桥在原地基条件下的沉降性状;建立在旧桥环境影响下的新桥模型,分析新桥在旧桥作用、旧桥地基条件下沉降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新桥在旧桥地基条件下的沉降呈现一定衰减,沉降总过程趋于缓慢。
2018(4):130-133.
摘要:对某悬臂浇筑连续箱梁桥上部结构的主要病害进行归纳和分析,利用桥梁博士V3.5和MIDAS/Civil 2015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和结构验算,针对其结构特点提出相应加固方案,并对局部结构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算,为类似桥梁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2018(4):134-138.
摘要:既有燃气管道斜交并下穿拟建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为防止燃气管道受高填方重载破坏,对燃气管道增设拱涵保护结构,通过在箱涵底部及拱圈内部埋设监测设备进行受力监测及有限元软件计算仿真,分析影响拱涵结构的力学因素,探讨减载措施。结果表明,拱涵结构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增加拱的厚度和基坑开挖深度、减小拱的跨度及净高,可提高其工程保护效果;采用柔性填料减载方法,箱涵跨中底部土层竖向应力减小约10 kPa。
2018(4):139-141.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大量建设,很多箱涵通道在通车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针对这种情况,湖南汝郴(汝城—郴州)高速公路采用注浆方式对箱涵底部进行试验获取注浆加固顶升施工技术参数,为箱涵不均匀沉降加固处理提供依据。文中介绍了该工程的地质条件,概述了现场注浆试验方案、所取得的注浆加固顶升施工技术参数及其效果。
2018(4):142-144.
摘要:为研究公路埋地玻璃钢夹砂管涵洞所需环刚度要求,为玻璃钢夹砂管应用于公路涵洞工程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设计初始环刚度进行试验,分析玻璃钢夹砂管的环刚度、刚度因子和变形率。结果表明,玻璃钢夹砂管的竖向变形随荷载等级的增加而增大,两者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管道变形趋势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减缓,玻璃钢夹砂管长度是影响管环向刚度的重要因素。
2018(4):145-149,171.
摘要:针对水底隧道平行近接既有隧道施工的情况,以长沙地铁4号线下穿湘江近接南湖路隧道工程为依托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探索近接施工中盾构机土仓压力对新建隧道及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土仓压力越大,地表最终沉降越小,推进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土仓压力,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盾构开挖对周边土体扰动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基本以隧道中心为对称轴对称分布,随着离中心距离的增大沿两侧逐渐减少,盾构土仓压力增大则引起的附加应力也增大;随着盾构土仓压力的增大,既有隧道管片变形增大,不利于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
2018(4):150-154,158.
摘要:运营中的地铁隧道由于周边建设项目的开展,经常受到扰动,引起位移和变形,对隧道结构产生影响。为确保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对出现较大变形的隧道必须及时进行整治纠偏回调。文中以深圳地铁1号线受前海建设项目影响区段整治工程为依托,阐述了运营盾构隧道注浆纠偏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介绍了隧道纠偏阶段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及其实施方法、监测控制指标,分析了隧道注浆纠偏实施效果。
2018(4):155-158.
摘要:根据G78汕昆(汕头—昆明)高速公路隆百段4座隧道加铺环氧薄层后的情况,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拉拨测试对薄层环氧铺装材料应用中出现的脱落病害进行成因分析和改进。现场调研结果表明,与常温施工相比,低温施工区域出现脱落病害的概率更大,占总脱落面积的80%以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成型养护,面层砼块粘结强度在水煮老化后大幅下降至0.7 MPa以下,破坏形式也变为界面破坏,竣工后面层现场拉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在对胶粘剂进行降低粘度、改善界面相容性等改进后,面层受低温的影响变小,低温施工时的粘结强度及现场拉拨强度均未出现明显下降,破坏形式仍保持砼破坏。
2018(4):159-161,175.
摘要:针对某高速公路隧道拱顶长约21 m的纵向裂缝进行专项检测,并应用MIDAS/GTS软件对最不利断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二次衬砌支护结构安全状况,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对拱顶纵向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处治措施。
2018(4):162-164.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对于公路工程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安全与通行的基本层次,对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公路的舒畅与快捷及生态和景观美学特性提出了新要求。隧道洞口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中结合甘肃省定西至临洮高速公路黑山隧道和豹子沟隧道工程,根据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原则、洞口场地条件及当地人文特征,对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了景观设计方案。
2018(4):165-167,175.
摘要:高速公路大修过程中,道路交通量面临骤减的情况,通行费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收入来源也会受到影响,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状况将面临很大挑战,传统通行费收入预测模式不能满足此时预测需求。文中结合具体示例,在分析高速公路大修养护阶段通行费收入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预测模型,得出大修养护阶段实际通行费收入与预测结果的差值,探讨高速公路大修养护阶段各因素对最终通行费收入的影响,提出改扩建阶段通行费收入模型的修正方向,分析高速公路大修养护对项目投资及财务的影响。
2018(4):168-171.
摘要:在分析公路工程项目安全成本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成本投入的规定范围建立安全成本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和关联分析理论对安全成本与安全事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动态优化调整安全成本投入,进而计量出各项安全成本的计划投入额,确定各项安全成本的合理投入结构,为公路工程项目编制安全成本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2018(4):172-175.
摘要: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桥梁施工流程的分析,结合佛山地区公路桥梁预应力检测实践,验证推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通过对佛山地区公路桥梁预应力检测情况和现场预应力施工管理情况的分析,采用5M1E分析法,从“人、机、料、法、测、环”六方面制定标准化质量管控流程,规范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结合生产实例,分析总结关键施工节点,为规范化管理预应力施工提供依据。
2018(4):176-180.
摘要:隧道工程在大型山区高速公路中通常占较大比例,建设单位的隧道工程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运营养护。文中从建设单位角度,以乐广(乐昌—广州)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大型山区高速公路项目隧道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的要点,为隧道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