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1-3.
摘要:客车骨架结构中经常用到直角对接骨架,在骨架结构承受高负载时,直角对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系数很高,如果不作加强处理,会成为骨架裂纹发生、延展、裂纹失效的隐患之一。为解决静载下直角结构骨架应力集中问题,文中借助有限元分析工具,对行业内常用的3种加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优化,为客车骨架设计中直角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2018(5):4-5,8.
摘要:针对某重型商用车主机厂4×2牵引车整车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变速器五处结合面渗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可能性分析,确定根本原因为无石棉密封板衬垫吸油,进而提出以金属发泡橡胶复合密封板替代原衬垫的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
2018(5):6-8.
摘要:随着碰撞法规要求和顾客需求的越来越高,白车身性能指标要求得到提升,白车身性能设计在白车身数据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影响也越来越大。为在固定的车型开发周期中确保白车身性能目标,文中结合车型市场更新换代周期,引入全参数CAE建模分析技术,为白车身骨架结构设计提供更优的白车身性能SFE模型,确保白车身数据按期保质冻结。
2018(5):9-12.
摘要:为全面了解汽车整车开发过程和阶段任务交付物,以东风日产和福田汽车整车开发为例,对中国汽车企业整车开发流程进行分解,明确汽车新产品的标准化开发程序,并剖析整车开发阶段任务、工作路线和标志性交付物。
2018(5):13-15.
摘要:高次多项式函数凸轮旋转中接触点的曲率半径、速度和载荷变化会引起油膜厚度发生变化。文中采用弹流润滑理论计算高次多项式函数凸轮的最小油膜厚度、弹流润滑特性数,并用Mathematics软件分析不同幂指数的高次多项式函数凸轮最小油膜厚度、弹流润滑特性数随转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凸轮桃尖区域最小油膜厚度最小。
2018(5):16-20.
摘要:在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下,结合客运交通总体情况构建低碳客运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赋予权重并进行优化处理,再运用数据包络法(DEA)对2016年湖北省低碳客运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湖北省大力发展低碳客运的行为取得了初步成效,12座重点城市中,武汉、十堰、荆门等5座城市发展良好;其他7座非DEA有效的城市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差距不大,可在适当调整规模的同时做好优化管理技术工作,结合松弛变量分布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2018(5):21-23,60.
摘要:随着郴州市的发展,郴江大道成为郴州市环线的组成部分,其南延段与湘粤古驿道线位走廊一致,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驿道·郴江·新城福”的规划建设理念,结合历史古道、城市道路和城市发展三方面需求,打造“福地郴州,山水含福”道路建设理念。文中以该项目为例说明城市道路基于城市发展与历史传承融合的建设理念,为城镇化道路规划建设中文物保护与历史传承提供新思路。
2018(5):24-26,30.
摘要:为解决城市群公交一体化推进中道路客运公交化和公交线路优化规划问题,通过构建城市群区域路网节点重要度评价模型对路网节点进行评价确定公交线路必经节点,以最优路径为目标,建立城市群各路段权重计算模型,通过蚁群算法求解,确定道路公交线路布局;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例论证,求解结果表明该规划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8(5):27-30.
摘要:随着城市路网的不断发展,城市主干路两侧开口越来越多,研究城市主干路框架隧道出口与主路出口的最小间距,有助于合理设置出入口位置,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主干路服务水平。文中通过对车辆出隧道后驶出主路出口的驾驶特征分析建立最小间距计算模型,针对不同设计速度和车道数,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参数标定与计算,提出框架隧道段出口与主路出口的最小间距建议值;对成都正公路一框架隧道出口进行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出口间距满足等待可插入间隙下的最小行车间距要求。
2018(5):31-33.
摘要:根据山区地形,按照“绿色交通、品质工程”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结合呼北(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朔城—神池段路线方案设计,提出了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原则,从建设条件、技术指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用地情况等方面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选,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2018(5):34-36.
摘要: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线布设受限制严格、选线难度大等问题,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择的主要控制因素和要点,以柳江经合山—南宁高速公路项目两个局部路段的选线为例,从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分析和方案比选,优选高速公路线路方案。
2018(5):37-40,46.
摘要:为减少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的影响,设计基于GIS-VISSIM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辅助决策系统,将VISSIM对于道路长度、车道宽度、交通管制、车辆类型、驾驶员交通行为和交通量的仿真功能和GIS平台相结合,提出基于VISSIM仿真的平均延误和自由流路段理想行驶时间加权的综合道路权重模型,寻找以时间最短为评价指标的最优路径;以南昌市某区域为例,运用该系统确定事故地点,查找周边救援设施,选择合适救援路径。
2018(5):41-46.
摘要:为寻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构建道路空间线形7个综合特征指标及饱和度和大货车率2个交通流指标,采用主基底分析法,取方差阈值l=0.3,筛选出相互正交的6个主要指标,以90%累计原始净信息量探索影响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和较安全路段形成的规律;利用双聚类分析法对主要指标和事故率分别聚类,并以广云(广州—云浮)、云梧(云浮—梧州)、云罗(云浮—罗定)高速公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多发段规律为集合{势能相对变化指标,平纵组合协调性指标,视觉连续性指标,饱和度,势能均衡指标}=(-16.319,1.318)∩(0.241,0.583)∩[(2.466,3.6)∪(6.863,7.423)]∩[(0.270,0.3)∪(0.670,0.820)]∩[(2.372,3.447)∪(18.919,41.686)],较安全路段规律为集合{势能相对变化指标,大货车率}=(3.564,21.225)∩[(0.015,0.017)∪(0.174,0.204)]。
2018(5):47-49,96.
摘要:随着进入校园车辆的增加,对校园停车场设备和停车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校园内建设智能化停车场,不仅可解决校园内乱停乱放造成的交通拥堵,还能对进入校园的车辆实现智能化管理。文中阐述了车联网的概况,分析了校园停车管理现状;以系统整合为前提,分析了校园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组成及关键技术。
2018(5):50-53,73.
摘要:结合醴潭(醴陵—湘潭)高速公路表面层的厂拌热再生工程,回收检测评价旧沥青、旧集料的性能指标,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再生剂掺量再生沥青的技术性能,根据新旧沥青+再生剂的复合再生方式确定新旧沥青砼掺配比例和再生剂掺量,进而确定再生沥青砼和新沥青砼的配合比,并对比分析再生沥青砼和新旧沥青砼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旧沥青针入度和延度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旧集料细化较严重,但均可回收利用;新、旧沥青砼的掺配比为72∶28,再生剂占旧沥青掺量的8%;旧沥青砼的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不满足技术要求,再生沥青砼的高低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且接近于新沥青砼的路用性能。
2018(5):54-56.
摘要:选择70#基质沥青及成型马歇尔试件后的回收沥青,研究回收工艺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分析旧沥青路面各层位沥青的老化状况,分析交通量、空隙率和路龄对各层位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各项常规指标在回收试验完成后基本不产生变化,回收工艺对沥青性能影响有限;路面下面层的老化性能受通车年限影响不大;空隙率与高速公路各层位沥青老化性能关系密切。
2018(5):57-60.
摘要:建立沥青混合料室内盐-湿-热作用体系,分析盐-湿-热作用次数、作用周期、盐分浓度等外界因素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分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低温抗开裂性能、水稳定性能都不同程度降低;随着盐-湿-热作用次数及作用周期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抗压强度、抗疲劳性能下降,动态模量升高,相位角降低。
2018(5):61-64,68.
摘要:为研究振动搅拌技术相比于传统搅拌技术的优势,依托广东省兴华(兴宁—五华)高速公路工程,分别对采用传统拌缸与振动拌缸拌料施工的试验路段现场取样,进行室内筛分、水泥剂量滴定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搅拌技术,采用振动搅拌技术的水泥稳定碎石各档筛分结果的变异系数更小,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提升约25%,振动搅拌技术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匀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且对初期强度的形成有明显改善作用。
2018(5):65-68.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重轴载车辆的增多及交通荷载严重渠化,沥青路面在运营中呈现许多不容忽视的病害。沥青-石料界面粘附性能是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关键原因,水、车辆荷载及温度等因素是诱导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坏的外在原因。文中通过试验分析天然沥青种类和掺量、水、石料表面构造等因素对沥青-石料界面间沥青膜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石料界面抗冲击疲劳强度随ARA、TLA掺量的増大先升高后降低,经过浸水处理后其抗冲击疲劳性能急剧下降。
2018(5):69-73.
摘要:通过路基病害现场开挖试验,结合水泥路面设计理论,对路基状况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路基状况评价、等级划分和路基竣工回弹模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路基回弹模量的降低更易导致上部路面结构损坏;以回弹模量为标准指标对路基状况进行等级划分,能客观反映路基的真实状况;采用路基土含水率上限值计算的路基竣工回弹模量更精确,可有效指导运营公路路基养护。
2018(5):74-76,93.
摘要:结合工程案例,分析植被护坡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方式,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根本,支护结构等工程附加物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保证,养护管理措施是坡面植物群落稳定的有益补充;分析了充分考虑影响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干扰因素、采用有效植被恢复策略、制订适宜的施工方案对高陡边坡植物群落重建的重要性。
2018(5):77-81,86.
摘要:为研究多雨山区路基渗流特性,在广州某山区高速公路的一般挖方路基、隧道口挖方路基及填方路基不同深度处埋设TDR水分传感器,监测降雨条件变化对路基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带来路基湿度的显著变化,强降雨季节增湿明显;不同断面形式路基的含水率受降雨影响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隧道口较近处、挖方路基碎落台、挖方路基硬路肩、隧道口较远处、填方路基硬路肩;良好的路面结构能有效阻隔雨水入侵路基内部。
2018(5):82-86.
摘要:以金沙江特大桥丽江岸边坡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抗滑桩长度对桥墩基坑大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上桥墩基坑的大开挖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采用抗滑桩加固边坡能提高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抗滑桩长度增加能抑制开挖边坡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也能使边坡的水平应力分布更均匀;锚杆应力随桩长增加而变大,且在一定桩长范围内效果显著。
2018(5):87-90.
摘要: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多停留在试验与理论研究和施工方法,对软土地基加固作用模式的研究较少。为研究加筋垫层与竖向加固桩作用模式,文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加筋垫层与竖向加固桩复合增强软基路堤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加筋垫层与竖向加固桩复合增强软基路堤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抗剪切破坏能力,能提高软土路堤的极限承载力和限制土体侧向变形的能力,特别是对软土地基的水平位移有明显约束作用;加筋垫层与竖向加固桩可降低软基路堤沉降,提高软基路堤的稳定性。
2018(5):91-93.
摘要: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工程,对3条试验段路基进行现场原位观测,探究袋装砂井、素砼桩和预应力高强砼(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结果表明,PHC管桩加固软土地基后的沉降量比素砼桩和袋装砂井处理后的小得多,满足快速施工要求,能控制软土地基沉降。
2018(5):94-96.
摘要:高液限黏土用于路基填筑必须保证其强度及耐久性。文中以沪昆(上海—昆明)高速公路潭市互通水府旅游连接线路基填筑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比常规石灰改性法和新型TOP土壤改性液改性法在技术效果、经济效益、时间效率等方面的优缺点,确定适合于该工程的高液限黏土改良方案,并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出施工方案、质量控制要点和施工注意事项。
2018(5):97-101.
摘要:桥梁结构在日照作用下会产生不均匀温度场,出现温度应力,给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威胁。文中以乌海黄河大桥为研究背景,基于热分析基本理论,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箱梁截面模型,对砼箱梁进行温度场数值分析,得出箱梁截面各时刻温度场分布和沿梁高方向温差分布曲线,并求解温度应力分布及截面关键路径上温度应力变化情况。
2018(5):102-105.
摘要:针对贵州省余安(余庆—安龙)高速公路平塘—罗甸段大小井特大跨拱桥拱座施工中大体积砼水化热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施工阶段仿真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对大体积砼水化热进行计算分析,得出施工和养护过程中温度场、力场分布和水化热规律,据此制定合适的大体积砼表面养护和内部降温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温度采集,实时调整和改进温控措施,将温度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2018(5):106-108,135.
摘要:以某三跨连续钢-混叠合梁桥为工程背景,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中、美竖向温度规范下铺装层厚度对主体结构温度效应的影响及中国规范中铺装层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两国规范中正温度梯度下结构的拉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工字梁,且在正、负温度梯度转变时拉应力比压应力变化明显;砼桥面板除在美国规范负温度梯度作用下拉应力不超过C50容许强度外,其他均大于自身设计抗拉强度;中国规范下铺装层温度效应产生的拉、压应力最大值均小于其容许强度;结构各部位温度产生的效应差距较大。
2018(5):109-111,120.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现役双曲拱桥普遍损坏较严重,有必要通过荷载试验对其承载能力进行评定。文中基于一座双曲拱桥的荷载试验数据,分别采用刚性横梁法、刚接梁法、弹性支承连续梁法、梁格法进行计算,分析其横向分布系数的真实状况,评估其安全性能。
2018(5):112-114,117.
摘要:节段梁线形控制是短线拼装中的关键,以往节段梁的预制施工控制利用已浇筑节段梁控制点的坐标,通过空间坐标转换计算下一匹配梁的位置,需经过多次计算和坐标转换,过于繁琐。文中在坐标计算的基础上推导短线法预制线形的坐标计算公式及节段梁从待浇段移到匹配段的平移坐标公式,探讨预制阶段施工工艺与控制措施及节段梁弯桥线形控制技术与特点。
2018(5):115-117.
摘要:以主跨88 m+152 m+88 m的田东平洪右江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为例,针对主墩群桩承台,从承台底面单桩竖向力设计值计算、群桩承台承载力验算两方面进行结构安全计算,提出该桥主墩群桩承台配筋方案。
2018(5):118-120.
摘要:以某大跨度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5建立有限元空间模型,分别对不同横撑下的拱桥进行屈曲稳定性分析,从横撑形式、横撑刚度及横撑间距三方面探究横撑对大跨度钢管砼拱桥稳定性的影响,为大跨度钢管砼拱桥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2018(5):121-123,142.
摘要:永州市城南大桥所在区域地下水稳定后标高为92~95 m,设计洪水位为104 m,需进行深基坑水下施工。文中以该桥10#主墩为例,对多种承台围堰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采用MIDAS/Civil 2015软件对该围堰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和局部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其受力、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2018(5):124-126,129.
摘要:建立超声波在砼中传递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开展不同波纹管密实度、不同砼板厚的首波声时研究;建立全空、1/4密实、1/2密实、3/4密实、完全密实5种不同密实度试验模型,开展超声波对测法的测试评估,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标定空洞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得到首波声时的传播规律,使用超声波对测法可有效检测孔道压浆密实度。
2018(5):127-129.
摘要:低应变法作为基桩完整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在工程中运用较广泛。文中通过对低应变法原理及检测方法的分析,阐述基桩缺陷判断方法;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取芯验证,说明低应变法在基桩无损检测方面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低应变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方面的适用性及局限性。
2018(5):130-135.
摘要:运用开源有限元软件OpenSEES,依据离心机动力模型试验的原型尺寸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动力非线性Winkler地基梁模型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地震波幅值对斜坡桩基变形、内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幅值由0.149 7g增大到0.210 6g、0.305 5g、0.430 3g和0.480 9g时,桩顶最终残余水平位移分别增大0.35、1.27、3.05和4.34倍,呈非线性增加;斜坡桩的最大弯矩出现在砂土和基岩交界面处;不同地震波幅值下,群桩中的P3桩最大弯矩与P4桩最大弯矩的比值分别为1.26、1.45、1.52、1.26和1.42;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桩-土相对位移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加。
2018(5):136-138.
摘要: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的结构、材料均不同于传统沥青路面,其预防性养护技术也不同于传统沥青路面养护方案。文中针对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早期开裂等问题,围绕养护时机确定、结构设计、材料性能及关键施工工艺等开展基于高性能树脂材料的纤维增强型树脂抗裂磨耗层(简称抗裂磨耗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分析其技术重点和作用。
2018(5):139-142.
摘要:钢筋砼梁桥遭受火灾后,如何对其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估,及时提出维修处治方案至关重要。文中以某钢筋砼梁桥火灾受损为背景,根据桥梁外观缺陷、砼强度及钢筋强度等检测结果,提出在梁底采用钢筋网+高性能砂浆和粘钢锚固的加固方案,并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加固前后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加固效果。
2018(5):143-145,152.
摘要:以赣崇(赣州—崇义)高速公路下关村双连拱隧道浅埋段施工为背景,针对浅埋段围岩软弱偏压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对隧道各开挖阶段的模拟计算,分析浅埋段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开挖中围岩应力、地表变形和衬砌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为实现隧道开挖过程动态控制提供依据。
2018(5):146-148,158.
摘要:针对山岭公路隧道浅埋段常用的明挖法与暗挖法施工的不足,以宁波309国道改线工程浅埋隧道施工为例,提出盖挖支护施工方法,在明挖地表一定深度后,先修筑土模并施作暗洞顶部防护结构(盖拱),在盖拱防护下采用左右错台暗挖法进行隧道施工,然后回填盖拱顶部土体,做好植被防护与排水措施;盖拱采用拱部明挖法与土拱模法开挖与浇筑,基坑采用台阶放坡法开挖,坡面采用锚喷支护,基坑内采用明沟抽排水,盖拱模板采用对拉预应力螺杆保证其浇筑质量,并根据施工过程提出了质量控制标准与措施。
2018(5):149-152.
摘要:以某市2条高速公路某路段置换为地方城市道路为例,从技术层面分析置换需付出的经济成本组成,对政府应补偿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因置换损失的费用和置换后将置换的路段改造为城市道路的费用进行测算,为当地政府与高速公路运营公司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2018(5):153-155.
摘要:影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确定的各项因素存在不确定性,难以量化,对处治方案的比选造成一定困难。文中将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长潭(长沙—湘潭)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处治方案比选,通过分析处治方案费用、工期要求、技术及设备条件、环境保护等因素对方案进行模糊选择,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处治方案并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2018(5):156-158.
摘要:2014年以来,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鼓励采用PPP模式。由于地下综合管廊跨度大,廊体使用单位较多,在PPP模式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需与不同政府机构、国有垄断型企业、地方势力等打交道,而项目公司主要为社会投资方,在处理外部环境、手续等问题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文中结合综合管廊工程和PPP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提出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为理清政府与社会投资方的职能、职责提供参考。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