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HEV是最新型的节能环保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外接充电功能,由于需要外接充电及纯电行驶,电池能量及电机输出功率必须具备相应条件。文中分析了影响纯电续驶里程的因素,主要从电机效率、变速箱效率、行驶阻力三方面探讨了提升纯电续驶里程的方法。
摘要:某车型在急倒车急转向过程中前桥出现异响,经分析、诊断确定异响源于转向节前轮毂总成;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实测数据对比,找到了造成异响的根本原因是轮毂轴承与转向节的配合压力不足导致在急倒车急转向工况下轴承发生轴向滑动;针对轴承滑动问题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并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确定涂胶为临时方案、转向节结构优化为最终方案,经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
摘要:通过建立柴油机排气余热温差发电系统模型,对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利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TEG(温差发电)模型的布置位置、不同工况、不同HEM对余热回收系统的影响,计算分析余热回收系统的整体回收效果,为优化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二手车行业的发展与融合,基于“互联网+”的二手车交易平台迅速发展。文中阐述了“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行业中存在的4种主流商业模式,指出了国内交易平台与国外的差距,从多方面对比了国内主流二手车交易平台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互联网+”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分析过江通道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长沙市过江通道存在节点拥堵严重、路网衔接不畅等4个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为骨架路网不尽完善、路网衔接设计不当等,据此提出了完善骨架路网体系、增强通道路网连通度、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实施公交优先策略等对策建议。
摘要: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城市路网衔接是否相适应,关系到城市内外交通是否能有效转换,影响城市的发展。文中在阐述衔接路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行状况和路网布局两方面对出入口衔接路网适应性进行分析,并应用于长沙市学士互通衔接路网评价,为高速公路出入口与衔接路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摘要:为了解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建设与发展情况,根据武汉城市生态交通的发展特点,从武汉城市交通生态效率入手,构建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输入指标、交通发展为输出指标的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6年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的综合效率呈波动状态,2013—2016年处于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在2009—2012年相对较低,规模效率在2006—2016年处于上升趋势。
摘要:分析了快速路连续入口匝道的交通流对主线的作用机理;考虑速度、匝道距离等因素构建匝道影响指数,量化研究上下游匝道车流对主线影响的差异;选取武汉市西二环汉西一路和解放大道连续入口区域进行微观仿真,结果表明,下游匝道车流对主线交通运行的影响更大。
摘要:实施公交优先是缓解交通拥挤、降低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提高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除优化车辆运行外,还需优化公交系统,包括乘客使用公交车的便利性。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深入讨论乘客上下车行为对公共交通运行的重要作用。文中基于江苏淮安公交车运行现状,从上车时间、下车时间、公交车结构特征等方面探索乘客上下车行为特征,并对如何提高城市公交车上下车效率提出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旧城区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文中针对福建长泰县城旧城区,从道路条件、停车空间、车辆保有量、安全管理现状入手,查找道路安全隐患,研判路网结构与密度、停车位限制、重点路段路口、标志标线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隐患,提出了“因地制宜、近期可操作、远期可持续发展”的整治目标与建议。
摘要: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属交通事故多发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道路通行能力将降低。对隧道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全面,将导致无法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加剧隧道事故危害。文中以张涿(张家口—涿州)高速公路东马各庄隧道为例,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建立公路隧道及交通事故模型,通过隧道运营安全因素分析,从交通流、交通量、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隧道内交通事故对隧道通行能力的影响,以更大程度实现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行车。
摘要:选取3种掺量活性橡胶,采用沥青胶结料常规性能和SHRP评价体系,分析活性橡胶对沥青胶结料的改性效果,并在活性橡胶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活性橡胶掺量对密级配混合料AC路用性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掺加活性橡胶后沥青胶结料的高温稳定性显著提高,低温抗裂性、抗疲劳能力得到改善;活性橡胶可替代部分沥青并达到相同的体积指标,且活性橡胶密级配混合料AC-20的动稳定度达到5 282 次/mm,综合性能优异;活性橡胶用于密级配混合料AC-20的最佳掺量为17%。
摘要:制作聚合物掺量分别为0、5%、10%、15%、20%的砼试件,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通过抗压、抗拉、抗折及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聚合物掺量对普通砼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砼相比,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抗压强度没有增强,但其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提高,弹性模量下降,聚灰比为10%左右时能改善砼的力学性能;掺加聚合物后砼的抗冻等级增强,质量损失降低,聚合物掺量为15%~20% 时砼的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摘要:选用旋转压实法对 AC-16、AC-20 和 ATB-30 3种混合料展开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最佳油石比分别为 4.6%、4.4%、3.1%;从动稳定度、低温抗开裂性及水稳定性等方面评价3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紫外线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旋转压实法设计的3种混合料在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抑制水损害及抗老化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摘要:为解决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不易压实、空隙率过大等问题,优化其路用性能,采用垂直振动成型方法(VVTM)和常规马歇尔方法(MS)进行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劈裂试验、高温抗剪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通过改变振动时间、油石比及试验温度等分析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VVTM方法能显著提高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等,降低其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采用VVTM方法有助于改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单轴贯入强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且能降低最佳油石比0.2%~0.3%;对抗压强度的改善幅度随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劈裂强度对中温区域(0~20 ℃)的依赖性略高于低温环境(-20~0 ℃);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推荐采用VVTM100方法。
摘要:以湖南省怀新(怀化—新晃)高速公路K1469+545—745边坡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灰色GM(1,1)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边坡位移实测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计算边坡位移变形预测值,并分析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而确定两种模型的预测适用时间。结果显示,灰色GM(1,1)模型适用于4个月内边坡位移预测;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可用于9个月内边坡位移预测,且预测时间内边坡稳定。
摘要:通过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动应力幅值、荷载频率、干湿循环次数等对粗粒土填料动力特性的影响,根据动应力-动应变变化关系分析粗粒土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粗粒土试样在相同动应力幅值和围压条件下,荷载频率不同导致动应力-应变形成的滞回圈曲线存在差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和应变硬化型两种状态;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动应力水平逐渐衰减,特别是在前2次干湿循环中水平动应力衰减程度最大,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干湿循环和荷载作用均会对试样的阻尼比λ和最大动弹模量Edmax产生影响,其中对阻尼比λ的影响程度较小。
摘要:水泥砼路面的砼宏观上表现出的破坏特征及力学特性取决于其内部细观结构,为揭示其宏观特征的微观机理,文中运用Monte Carlo生成随机分布骨料,采用粘结单元模型模拟界面过渡区结构,利用模型对砼单轴压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标准试验结果对比,验证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砼试件内部破坏单元都是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单元,界面过渡区是裂缝萌生和发展区域;砼单轴受压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标准试验结果,细观模型的建立及界面过渡区所采用的粘结单元模型合理、可靠。
摘要:相对于水泥、沥青、玻璃、陶瓷和钢铁等传统材料,聚合物材料是发展时间较短的一种材料,但其发展速度及应用的广泛性大大超过了传统材料,已成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等领域的重要材料。目前公路及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修建中还未广泛应用聚合物材料。文中将聚合物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封层及透层,解决沥青路面基层防水、固结、增粘的问题。
摘要:微表处是应用专业仪器将骨料、外掺剂、水及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进行搅拌后均匀摊铺在已有路面上的一种公路养护手段,由于推广过快、施工经验不足等原因,该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文中主要分析微表处实际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研究8种空隙率下热拌薄层AC-5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出最佳目标设计空隙率;借鉴国内外对热拌薄层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范围的规定,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积参数范围;以此为基础进行热拌薄层AC-5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研究,提出改进的矿料级配范围。
摘要:采用水准仪对G240二级公路扩建工程新旧路基进行监测,分析扩建工程新路基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新加宽路基离旧路基中心线越近,沉降量越小;离旧路基中心线越远,沉降越大;新路基边缘沉降量最大;旧路基沉降量小,新路基沉降明显;不同土基材料会影响路基沉降量,降雨会加速路基沉降。
摘要:单墩多塔多索面异形拱塔斜拉桥的主、副拱塔结合部受到多个方向作用力作用,受力相当复杂。为掌握该桥型结构复杂区域的受力情况,文中基于子模型法,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ABAQUS分别建立桥梁整体和拱塔结合部局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拱塔结合部受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拱塔结合部整体受力安全,但局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摘要:以某跨径210 m特大桥箱形拱圈为例,利用MIDAS/Civil建立稳定性分析模型,对波形钢腹板箱形拱圈与砼腹板箱形拱圈的屈曲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砼腹板箱形拱圈和波形钢腹板箱形拱圈主要发生的失稳特征为拱顶屈曲和1/8L、1/4L、3/8L截面屈曲,波形钢腹板箱形拱圈在第10阶模态下呈现拱脚屈曲的特征,砼腹板箱形拱圈优于波形钢腹板箱形拱圈。
摘要: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Civil 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分析高墩长联波形钢腹板PC刚构桥在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不同相位差行波效应,给出了主墩纵桥向弯矩和剪力、主梁跨中剪力和竖向位移随视波速的变化曲线,对其地震反应的一般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高墩长联桥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结构内力和位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行波效应的影响与结构特性及地震波特性密切相关。
摘要:以佛山市南海区跨东平水道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在分析精确合龙的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着重从合龙线形及温度两方面对独塔混合梁斜拉桥采用缝接合龙法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实现桥梁主跨的高精度合龙。
摘要:为研究砼桥面板吊装施工对钢桁梁悬索桥受力的影响,以云南省黄登水电站库区石登桥悬索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数值模型,对施工阶段3种砼桥面板吊装方案的受力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吊装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吊装方案3即分次由边跨和中跨分别对称施工时加劲梁应力控制效果最好。
摘要:桥梁合龙段的浇筑和体系转换的施作使桥梁从静定结构转变为超静定结构,如何确定合龙段浇筑顺序和体系转换施作时间很重要,关系到主梁的高程和成桥时梁体最终内力分布。文中以某56 m+90 m+90 m+56 m连续梁桥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5,研究连续梁桥线形和位移对不同合龙方案的敏感性。
摘要:以一深水圆形高墩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程序,分别基于势流体理论和粘性流体Navier Stokes(N-S)方程建立地震动加速度、位移输入方式下三维流固耦合分析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流固耦合模拟方法下地震响应变化情况及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式下地震响应拟合情况,验证势流体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到不同流固耦合模拟方法相适应的地震动输入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势流体理论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加速度与位移输入方式下的地震响应拟合较好;采用粘性流体N-S方程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位移输入方式下地震响应变化规律更符合实际情况,而加速度输入方式下的结果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相比采用基于粘性流体N-S方程建立的模型,采用基于势流体理论建立的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更保守,更有利于深水高墩桥梁的抗震设计。
摘要:钢拱架现浇主拱圈施工法是山区大跨径拱桥常用施工方法,施工控制的核心为拱圈现浇安全及拱圈线形,而钢拱架是保证拱肋安全和线形的重要结构,其预抬高值不仅关系到钢拱架的顺利合龙,也关系到主拱圈的成桥线形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文中提出基于弹性-刚性支撑法的钢拱架吊装预抬高值确定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保证施工安全和精度。
摘要:水泥砼桥面与沥青铺装层的层间结合性能直接影响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使用寿命。文中采用室内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分析桥面粘结层材料的性能,结果显示抗剪强度与粘结强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温度升高时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降低。
摘要:装配式砼箱梁桥各主梁结构之间都有横向联系,共同承担桥体荷载。环境因素、行车荷载等都会对桥面产生影响,桥面整体化层将这部分荷载向其他结构传递,起到分散荷载和联结各主梁共同受力的作用。文中对装配式预应力砼箱梁桥进行荷载试验获取应变和变形数据,同时仿真模拟多工况下桥梁受力状态,并将两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整体化层对整桥受力性能的影响。
摘要:提出通过控制材料标准、减小施工定位误差、保证张拉质量、孔道密实压浆等措施减小精轧螺纹钢筋的预应力损失;对隔离钢筋外露段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得到精轧螺纹钢筋外露段长度L、一阶振型频率f与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k三参数模型,钢筋外露段频率特性可反映张拉力大小,室内箱梁模型试验可量化钢筋张拉力F与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k的对应关系;大量现场检测数据证明该竖向预应力钢筋无损检测手段有效。
摘要:基于冲击回波法对预应力波纹管道密实性开展研究,在阐述冲击回波法检测原理的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检测过程中冲击荷载在砼内部的传播路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不同压浆密实度下f测/f密、压浆密实度c及测试构件厚度H之间的计算模型;开展波纹管孔道密实度测试模型试验,得到f测/f密与压浆密实度c的线性拟合关系式;基于工程推广应用,建立了同时考虑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结果的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使用冲击回波法可有效检测波纹孔道的压浆密实度。
摘要:依托某PC简支转连续T梁桥的现场检测和荷载试验,采用MIDAS/Civil 2012有限元软件建立成桥状态有限元模型,对桥梁的实际技术状况与承载力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试验梁的刚度、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满足公路-Ⅰ级荷载要求,工作性能良好。
摘要:某中承式拱桥于1990年7月建成通车,2001年由于吊杆突然断裂导致桥面坍塌,2002年维修加固后恢复使用。2010—2014年检测发现该桥多处出现破坏,降低了桥梁的安全可靠度,需对其进行维修加固。文中以该桥历年检测结果作为加固设计的主要依据,在参考国内桥梁维修加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将原桥面加宽并采用钢纵横梁+砼桥面板结构、更换全都吊杆的加固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桥梁结构应力状态有所改善。
摘要:为了探究日照市S335线上沈马庄桥1#铰缝破坏是由大件运输车还是由社会超载车辆所造成,通过ANSYS软件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对铰缝在大件运输车荷载和社会超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对破坏铰缝与相邻空心板考虑接触的基础上,通过对铰缝砼弹性模量进行折减模拟荷载的横向分布。结果显示,社会超载车辆荷载作用下1#铰缝各项内力均大于大件运输车荷载,通过折减铰缝弹性模量计算的挠度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铰缝破坏是由社会超载车辆造成的,破坏形式为砼间粘结失效,可通过折减铰缝砼弹性模量模拟荷载横向分布,以面-面接触模拟铰缝破坏的方法合理。
摘要:以某大跨薄壁柔性高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针对其最大悬臂阶段开展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时域分析方法,研究桥梁阻尼与风攻角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并针对桥梁响应结果开展频谱分析,评估最不利施工悬臂阶段的舒适度。结果表明,该桥最大双悬臂状态阶段在抖振作用下的舒适度指标值很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不明显。
摘要:采用南非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进行不同类型沥青路面表面性能衰减模拟试验,对比分析温拌剂、阻燃剂和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路面表面抗滑性能和吸声系数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但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和降噪性能;温拌剂和阻燃剂的添加不会影响沥青路面表面性能;基层类型不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但对降噪性能的衰变有一定影响,加载初期半刚性基层路面的降噪性能稍优于刚性基层路面。
摘要:依托桑植隧道工程,依据切缝药包和狭缝聚能效应设计环向狭缝聚能管进行现场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能管内装药区与非装药区均呈现聚能效应;不同间距切缝的环向聚能随着环向狭缝间距的加大而减弱。
摘要:针对隧道路面潮湿、半封闭的特点,研发环氧树脂抗滑层铺装材料,将其应用于广西大端、潮水隧道,分析其耐水性、耐高温水煮及耐酸碱腐蚀性能,并对其与砼基面的粘结、抗滑性能进行长期跟踪。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抗滑层在80 ℃热水煮14 d后粘结强度为2.31 MPa且破坏形式为砼破坏,经酸碱浸泡168 h后外观无明显变化且仍能保持较高的拉伸性能,使用1年后粘结强度仍达3.2 MPa且破坏形式为砼破坏;隧道路面加铺环氧树脂抗滑层后,路面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摆值分别为85、67,比原砼路面分别提高22.5%、67.5%,构造深度由原0.33 mm提高到1.08 mm,环氧树脂抗滑层在提高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和耐腐蚀性。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中能源消耗巨大,加强对公路施工期节能减排管理意义重大。文中从能耗监控技术、节能减排效益核算和能耗监控应用三方面对近期关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期能耗减排监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建立绿色公路路面建设期环保评价体系和绿色低碳施工技术体系,推动公路建设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从最初的FIDIC条款模式到行政指挥+FIDIC条款+责任管理承包模式和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组合模式,再到以投资集团为项目法人的建设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监理行业如何转型参与是所有监理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江西省老牌监理企业,转型承接代建+监理一体化建设管理业务,以项目管理法人的身份负责项目建设。文中利用SWOT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井睦(井冈山—睦村)和宁安(宁都—安远)高速公路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什么样的监理企业适合转型成为代建+监理一体化管理企业,给监理企业转型提供决策思路。
摘要:针对现行人工和ETC两种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存在的人力资源成本高、效率低、容易出错或适应性差等缺陷,将目前已发展十分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移动支付技术引入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中,提出基于移动支付的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解决方案,并对系统的目标、架构、功能体系与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摘要:在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群管理团队特点的基础上,借鉴OPM3构建高速公路项目群团队管理成熟度模型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群团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运用该模型,采用熵权系数法对湖北鄂西高速公路项目群管理团队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群管理团队能力的建议。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