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理论上分析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并对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得出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优化方式。结果表明,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关键部位薄壁型钢结构厚度、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可增加抗弯截面系数或材料许用应力,提高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其中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的优化方式最有效,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提升126.32%,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薄壁型钢结构厚度的优化方式使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分别提升12.12%、44.32%。
摘要:为改善某电动汽车电机总成的振动噪声性能,对用阻尼复合材料代替电机总成原铝材料盖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更换阻尼复合材料盖板后,电机总成的振动噪声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其有效减振降噪作用频率为中低频段1 400~2 400 Hz。
摘要:针对某1.5 L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了能在项目开发前期有效预防并优化其排气系统怠速噪声,通过试验记录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缸压、空燃比、排气系统温度和尾管噪声等数据,基于此建立GT-POWER怠速开关空调工况发动机声源模型,再将GT-POWER计算怠速尾管噪声与试验所测尾管噪声比较,优化消音器结构并预测怠速噪声水平。结果表明,GT-POWER仿真计算怠速尾管噪声整体声压级及前3个峰值与试验测试结果较吻合,整体声压级最大相差2.29 dB(A),误差3.96%,且试验结果[59.8 dB(A)]满足怠速尾管噪声不超过60 dB(A)的要求;前3个峰值最大相差2.48 dB(A),误差5.23%,峰值对应的2、4、6阶频率(29、58、87 Hz)能完好对应;所建GT-POWER怠速噪声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后续该发动机及其新车型排气系统声学开发。
摘要:为实现对汽车行驶状态参数和位置信息的远程监控,设计一套基于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Ⅱ)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汽车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以KEAZ128单片机为核心的车载数据采集系统和基于LabVIEW的监控中心,车载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GPRS/GPS模块、OBDⅡ诊断模块和相应程序,它通过GPRS技术将各项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接收到的汽车状态数据进行显示及存储,并将车辆的实时位置和行驶轨迹标注在百度地图上。长时间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参数,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
摘要:自动驾驶车流的出现会对区域规划路网密度产生影响。文中基于供需平衡思想,构建考虑自动驾驶车流的路网密度模型,对自动驾驶车辆平均载客数、自动驾驶车辆出行方式占比和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以济南市某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区域地块为基础标定计算参数,分析合理的道路网密度与等级结构。结果表明,在自动驾驶车辆平均载客数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占比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增大,次干路密度增大,主干路和支路密度基本不变,整体路网密度呈递增趋势;在自动驾驶车辆出行方式占比和道路通行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平均载客数的增大,次干路密度减小,主干路和支路网密度基本不变,整体路网密度呈递减趋势。
摘要:作为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重庆市道路具有桥隧比高、道路线形差、畸形交叉口多等特点。为缓解部分路段多车道汇入节点交通拥堵严重的问题,文中以重庆市公园立交多车道汇入路口为例开展信号灯交通控制对比研究。获取该路口的车道数量、走向等几何线位参数,并分析各条汇入车道的交通流时空特性;在明确汇入路口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分别开展无信号控制、固定信号控制、UP-Alinea动态信号控制的VISSIM仿真计算,提取主路交通效率、匝道交通状态等参数对3类控制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UP-Alinea动态信号控制与固定信号控制方案,路网的平均延误比无信号灯控制时分别降低17%、11.6%,控制效果优于无信号控制。
摘要:为研究非机动车密度对公交车进站的影响,选取福州市区2处典型的直线式公交停靠站点,通过无人机视频获取路段车辆信息;将公交车进站强制换道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在考虑车辆延误损失和风险损失的基础上,量化公交车与非机动车博弈双方的收益,建立保守型强制换道决策模型;考虑相邻车辆最小安全距离,建立公交车激进型强制换道模型,提出一种强制换道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公交车激进型强制换道概率随着非机动车密度和公交车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摘要:港湾式公交中途站的合理配置是公交线路优化的基础约束条件和重要技术支撑。文中通过对公交车进出港湾式中途站全过程总耗时的分析,借助排队论和插队间隙理论,在HCM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通行能力、饱和度、不同线路到站概率等因素对中途站对应最优经停线路数量的影响,构建影响中途站停靠承载能力修正模型;经模型分析,港湾式中途站停靠线路的车辆到站情况不同,则到达概率不同,在降低对道路交通影响的情况下可经停的线路存在差异;不同道路的运行速度、饱和度和线路车辆到达概率直接影响车站对公交线路的承载能力。
摘要:为解决农村公路旅游指引标志设置中普遍存在的区域统筹不平衡、版面设计不完善、指引内容不清晰等问题,在旅游风景区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路旅游出行特点,研究农村公路旅游指引标志分级设置方法,并对不同等级指引标志的版面设计提出相关要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根据其旅游景区分布和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对旅游指引标志设置和设计进行研究,为农村公路旅游指引标志设置提供案例参考。
摘要:汽车连续制动是制动器升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山区二级公路长陡下坡路段。文中以317国道鹧鸪山隧道西引道为例,采用热成像仪检测67辆大型车辆在完成4.4 km长陡下坡后的制动器温度,分析单车制动器最高温度、同轴左右轮制动器温度、有无载货时制动器温度、有无淋水时制动器温度等。结果表明,4.4 km长、平均纵坡5%的长陡下坡会使制动器温度达到300 ℃;同轴左右轮制动器温度差异不容忽视;重车通过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危险系数比空车高;车辆在长陡下坡路段采取淋水降温措施有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物流数量飞速增长,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配送需要,更好地协调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区快件准时高效送达之间的关系,文中构建软时间窗下总成本(包含车辆运输成本、时间成本及固定设施成本)最小的线性模型,综合南京市地铁线路和地面配送车辆等交通工具使其形成一个综合物流配送网络,借助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多次选择、交叉、变异等,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为使优化模型更契合实际,结合客户软时间窗使总体延误成本降至最低,避免硬时间窗带来的约束困难,结果表明,在客户软时间窗下,运用该模型不仅可减少成本投入,还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地铁沿线客户的满意度,使交通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通过与货车单独配送时间及成本的对比,验证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摘要:粗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差异会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受母岩特性、加工工艺的影响,不同规格粗集料的形状和成分差异明显,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试验结果存在较大离散性,不仅增加了工程试验量,还不利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精准设计和质量管理。文中分析粗集料岩性和形态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探讨粗集料变异对沥青混合料试验带来的变异性;介绍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领域,从原材料选择、扫描设备精度、打印精度、打印成本对3D打印标准集料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科学研究和标准比对试验的需求出发,3D打印技术在路面标准粗集料制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摘要:软岩作为路堤填料,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极易造成路堤工后不均匀沉降变形。文中依托广东紫惠(河源紫金—惠州惠阳)高速公路项目,通过现场粉砂岩路堤填筑试验,测试路堤压实度、动态变形模量和贯入度,研究粉砂岩路堤填筑技术和路堤填筑碾压过程中各测试指标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粉砂岩路堤的压实度可满足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试验场地粉砂岩路堤的平均动态变形模量与平均压实度、平均贯入度与平均压实度、平均动态变形模量与平均贯入度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回归关系均可用乘幂函数表示。
摘要:针对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基层,研究纯铣刨料和掺加新料2组级配的配合比设计,对比分析2组级配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养生方式、水泥用量和泡沫沥青掺量下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充部分新料可改善铣刨料级配,从而提升混合料性能,尤其是水稳定性有较大提升,经冻融试验测得的强度比增加9.3%;不同养生方式会对混合料中水分参与强度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在60 ℃温度下养生40 h的养生方式,经过3 d养生期后强度可达7 d强度的95%;提高水泥用量,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提升,劈裂强度比在1.5%掺量时达到最大值92.6%;泡沫沥青掺量在2.5%附近时,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都达到峰值,干劈裂强度为0.69 MPa,劈裂强度比为91.5%,抗压强度为1.76 MPa。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超细矿粉水泥土配合比,通过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和抗腐蚀试验研究超细矿粉水泥土的耐久性。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对超细矿粉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最显著,水泥掺量≥6%或Ca(OH)2掺量≥0.6%时,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小,建议超细矿粉水泥土配合比为水泥掺量6%、超细矿粉掺量8%、Ca(OH)2掺量0.6%;超细矿粉水泥土的抗冻性、抗腐蚀性优于普通水泥土,超细矿粉水泥土的质量损失率较10%水泥掺量改良土降低约36.0%,冻融残留强度比提高约2.7%,在Na2SO4溶液浓度为1.5 g/L时,普通水泥土与超细矿粉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腐蚀系数最大,超细矿粉水泥土的抗压强度较普通水泥土提高约12.8%,且Na2SO4溶液下超细矿粉水泥土前28 d抗压强度增长显著。
摘要: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具有自流平、自填充和自密实特性的可控性低强度材料替代级配型传统回填材料,通过测试其流动度、泌水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其工作性能和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拜耳法赤泥制备的可控性低强度材料的流动度和泌水率随拌合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满足目标流动度的条件下,泌水率基本可控制在3.0%以内;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仅与养护龄期有关,还与灰砂比和水固比有关;较低的水泥掺量不仅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还有利于未来的二次开挖。
摘要:软基处理方案的优选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传统决策方法对决策者的工程经验依赖性很强,对统一描述多指标高维数据尚存在诸多困难。文中基于集对分析和投影寻踪建立软基处理方案决策模型,即基于方案多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构建集对同一度决策矩阵,基于投影寻踪理论中高维向低维转化的思想计算各方案的投影值,根据投影值对方案进行决策。实例应用结果及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软基处理方案优选可行,可为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特点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某项目地基土体软化、外运土方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软土地基固化技术。该技术利用现场软土作为回填土料,通过第1次原位掺入石灰、第2次掺入水泥使其砂化、第3次掺入水泥和水玻璃压实硬化,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摘要:结合深汕(深圳—汕头)高速公路东段路基路面大修工程,进行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研究,确定沥青最佳发泡条件;进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进行配合比验证;介绍试验路段铺筑技术,竣工4 d后冷再生基层顶面弯沉满足规范要求,证明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可应用于高速公路维修养护。
摘要:为缓解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病害,选取新型防裂基布和聚酯玻璃纤维布2种不同材料土工布进行防治反射裂缝试验效果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对2种土工布的厚度、质量、拉伸强度、撕裂强度、CBR顶破强力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物理性质和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材质的新型防裂基布具有良好的抗撕裂性,其能承受的顶破强力约为聚酯玻璃纤维布的4倍,抗拉强度保持率和强力保持率高于聚酯玻璃纤维布,其防反射裂缝效果优于聚酯玻璃纤维布。
摘要:压实度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重点指标。文中在分析近山区高速公路气候、交通特点和路面质量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各类控制图应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压实度控制的适用性,提出基于小批量 -S控制图的压实度控制方法;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广东大潮(大埔—潮州)高速公路,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GAC-16上面层压实度合格率为100%,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摘要: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基于各向同性弹性多层体系理论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存在局限性,考虑沥青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能获取更准确的路面力学响应。文中通过改变沥青材料横观各向同性系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横观各向同性系数的增大,旧沥青砼路面结构加铺层的剪应力与层底拉应力增大,竖向压应变减小,剪应力随深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旧沥青砼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与施工中应考虑沥青横观各向同性的影响。
摘要:依据沪武(上海—武汉)高速公路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和定位,在交通量预测和满足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的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沪武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太仓至常州段不同路段的技术标准选择与技术指标运用,重点对交通量最大的太仓北枢纽至董浜枢纽段采用整体式双向十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进行论证。
摘要:为研究各设计参数对大跨径砼斜拉桥主梁线形的影响,并通过参数调整修正主梁线形,采用响应面法构建边跨最大悬臂端挠度与设计参数之间的显式响应方程,以某大跨径砼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程序建立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主梁容重、索力及配重3个主要设计参数,通过MATLAB进行中心复合设计,拟合得到模拟响应与设计参数函数关系的二阶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在主梁线形出现偏差时,可通过调整参数来修正线形偏差且修正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摘要:为解决钢筋砼拱桥悬臂浇筑过程中索力调整问题,基于线性规划理论建立某悬臂浇筑拱桥ANSYS有限元模型,联合MATLAB对扣索索力进行修正,并对比分析修正前后拱圈截面应力及线形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扣索索力初拉力,顶板最大拉应力由3.24 MPa降至1.93 MPa,降幅40.4%,同时顶、底板最大拉应力差值减小,截面顶、底板应力分布更均匀;索力对拱圈节段线形影响有限,且随着浇筑的进行,影响越来越小;采用修正后索力,扣塔在最大悬臂状态下的稳定性满足结构受力要求。
摘要:以贵州省铜仁市凯峡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塔梁同步施工和先塔后梁施工方式下成桥索力、成桥预拱度、主塔根部压应力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该桥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艺可行;分析桥塔顺桥向温差、桥塔两侧不平衡荷载对塔梁同步施工状态下桥塔偏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顺桥向温差为20 ℃时主塔塔顶偏位达57 mm,桥面不平衡荷载为40 t时主塔塔顶偏位为24.9 mm,塔梁同步施工中不能忽视日照温差与桥面偏载的影响。
摘要:斜拉桥拉索索力对结构受力及成桥线形有较大影响,施工中必须对索力进行精确监测。文中以一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施工监控为背景,先对设计成桥索力进行优化复核,确定施工节段索力分批张拉值,然后通过锚下张拉力识别索力测试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得到用于实桥索力测试的修正公式,提高索力测试结果的精度。
摘要:针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边中跨同时合龙时合龙段砼开裂风险较大的问题,以贵州剑榕(剑河—榕江)高速公路白坪1号大桥为背景,采用ANSYS建立多尺度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边中跨同时合龙施工中合龙段和劲性骨架的受力进行分析,并研究合龙段在养护待强阶段的应变控制方法。
摘要:通过分析某连续刚构桥的病害形成原因,提出更换部分桥面铺装、增设体外预应力钢束及修复裂缝的加固方案,并对加固前后桥梁的砼应变及挠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左幅桥梁受损程度较大,右幅桥梁受损程度较小;对称加载方式下,加固后左幅桥梁的最大砼应变减小23.5%,最大结构挠度减小29.3%;偏心加载方式下,加固后左幅桥梁的最大砼应变减小20.8%,最大结构挠度减小25.8%。该加固方案在2种加载方式下均可降低桥梁的砼应变和挠度,对于提升桥梁结构刚度及控制桥梁整体结构变形效果显著。
摘要:轻型石砌肋板拱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发展了20多年,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对其研究较少。文中以中国首座轻型石砌肋板拱桥为工程实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主拱圈拱背填平和拱底套拱2种加固方案,从受力性能、施工条件、施工难度和经济适用性方面对两方案进行比选,确定采用主拱圈拱背填平方案;通过静载试验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加固效果良好。
摘要: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空心板梁桥底板纵向裂缝进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测试、支座压缩试验、纵向裂缝剪切测试和静载试验,分析空心板底板纵向裂缝产生原因及对桥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裂缝维修加固处理建议。
摘要:为提高旧砼桥面的使用功能,降低行车噪声,依托佛山一环西拓旧路改造工程,分析旧砼桥面铺装改造特点,研究旧砼桥面铺装改造设计方案。采用PG-100型高黏高弹聚合物改性沥青开展新型GT-8高韧超薄铺装材料配合比设计,进行2 cm厚GT-8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应用研究,并对层间黏结、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摘要:用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低黏度固化剂及其他助剂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具有超低黏度特性、可对桥面砼进行渗透修复的环氧基层处理剂,并测试其黏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砼正拉黏结强度。结果表明,该处理剂的黏度仅为90 MPa·s,固化产物拉伸强度为30.5 MPa,断裂伸长率达30%,与砼正拉黏结强度为4.0 MPa(砼内聚破坏)。将其应用于湖北某长江大桥预制节段接缝处和桥面临时开孔处,处理后这些部位未出现开裂或漏水现象。
摘要:动载试验是新建桥梁交工检测中较重要的评定项目。独塔四索面斜拉桥由于主跨跨径比双塔三跨式跨径小,桥梁整体刚度较大,需特别关注其动力特性,确保桥梁整体安全。文中以广东佛山番海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模型,对独塔四索面斜拉桥进行动载试验,测试桥梁在各荷载工况下的动力特性,为交工验收提供依据。
摘要:为确保桥梁安全、可靠运营,减少由于自然灾害及桥梁老化等造成的安全事故,以某特大桥北引桥为工程背景,针对铰缝失效进行现场检查和技术状况评定,结果表明该引桥技术状况不合格,主要承重构件存在安全隐患,桥梁结构会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增加出现铰缝失效、渗水、砼损伤等问题;分析铰缝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处理措施。
摘要:依托宁波将军山隧道,分析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围岩压力、锚杆轴力随开挖进尺的动态释放规律,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围岩变形随着开挖进尺的增加而增加,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稳定3个阶段,隧道断面未开挖时拱顶沉降释放20%,上台阶开挖后沉降释放48%;锚杆轴力随着拱顶沉降、边墙收敛的增大而增大,整体表现为边墙和拱腰处锚杆轴力大、拱顶和拱脚处锚杆轴力小;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建议距离开挖面42~60 m。
摘要:针对传统养护模式的弊端,汉川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推行日常养护总承包管理模式,建立“分公司(工程养护科)→养护工区”的二级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文中依托汉川高速公路,研究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养护管理架构和实施流程,通过与其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及传统养护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其优越性。
摘要:为充分利用历史事故的有效经验辅助应急决策,结合当前认知水平和技术水平优化历史事故的应急处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ynamic Bayesian Network,DBN)的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情景推演和应急处置优化方法。从情景分析角度出发,基于情景元理论描述事故情景状态和趋势,分析情景因素间的作用关系,构建情景演化基本单元;分析事故情景的演化规律和路径,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对事故情景进行推演,探讨事故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从最优路径、最劣路径、最可能路径和实际路径探讨应急处置的优化方法和实施建议;应用该方法对某地铁隧道坍塌事故进行分析,根据推演结果提出应急处置优化方法和实施建议。
摘要:公路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决策、工程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及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做好造价全过程管理对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湖北省某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公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
摘要:目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进行物有所值评价时对公共部门比较值(PSC)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竞争中立调整的认识不够全面。为确保物有所值评价的准确性,文中结合高速公路PPP项目对竞争中立调整进行分析。通过对竞争中立调整概念的溯源,明确竞争中立的内涵;结合高速公路PPP项目的特点和国内社会资本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指出竞争中立应包括制度中立、信贷中立、监管中立、税收中立4个方面;竞争中立调整为竞争中立费用之和,建议高速公路PPP项目在进行物有所值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竞争中立费用,科学计算竞争中立调整值。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