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3.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1 CSTR:
摘要:汽车稳态回转试验中,不同的试验条件、不同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评价。文中以载货汽车为例,分析侧向加速度、拟合阶数和试验起步加速快慢对稳态回转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数据处理中,侧向加速度截取起点取为 0.1m/s2、拟合阶数为3阶时的试验结果比侧向加速度截取起点取为0.5m/s2、拟合阶数为4阶时的试验结果更稳定,起步加速快慢基本不影响试验结果,在稳态回转不足转向度计算中应选取尽量小的侧向加速度截取起点和3阶拟合阶数。
2023(4):4-7.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2 CSTR:
摘要: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电子驻车制动(EPB)被动参与汽车保持静止的场景越来越多,驻车后的残余制动拖滞性能影响制动钳的能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文中通过对某车型液压拖滞和驻车拖滞性能的研究,分析驻车拖滞的特性,解析EPB释放后制动拖滞现象比大多数液压制动拖滞更恶劣的原因。
2023(4):8-1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3 CSTR:
摘要:以某纯电动汽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车型为基础,通过改造其悬架形式,研究不同悬架类型在同一车型上的性能差异。原型车采用双横臂式前悬架,基于其整车及四轮定位参数将悬架分别改造成麦弗逊式和五连杆虚拟主销式悬架,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各悬架类型进行K&C(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虚拟主销式悬架的总体性能优于双横臂式悬架,双横臂式悬架的总体性能优于麦弗逊式悬架。
2023(4):11-21.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4 CSTR:
摘要:动态公交车道可以在公交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社会车辆的路权共享,有效提高车道利用率,对缓解交通拥堵和推广公交车道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动态公交车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方法体系、可行性、适用性尚待探索和深化,相关系统性的研究综述缺乏。文中从动态公交车道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入手,对动态公交车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对城市公交优先策略进行概述,通过回顾传统公交优先策略中信号优先、车道优先措施,引出动态公交车道的时空优先概念;然后回顾和评述动态公交车道的运行规则设计、影响因素分析和运行效益评价等理论研究的进展,并归纳已有车道运行实例的研究报告和应用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动态公交车道研究新的切入点。最后对中国动态公交车道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2023(4):22-27.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5 CSTR:
摘要:为提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置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方法。首先确定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根据交通事故损失情况和对事故路段的影响将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三类;然后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法计算各影响因素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的权重等级,根据权重等级将影响因素特征矩阵转化为灰度图像,即将交通事故数据的单一特征关系转换为包含并行组合关系的方形特征矩阵;以事故数据的时空特性作为输入,构建基于CNN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与检验。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严重程度评估中,相较于随机森林机器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文中模型的识别率明显提高,对严重交通事故的测试准确率超过80%。
2023(4):28-3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6 CSTR:
摘要:为探寻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预防重点,更好地预防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提取交通事故双方交通方式、行驶方向、碰撞方式三要素,将城市道路交叉口因交通参与者之间发生交通冲突导致的交通事故细化为3个大类、18个小类,并制定命名规则分别对18种事故类型进行命名;分别以事故实际发生频率和事故危险性作为风险矩阵中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定量衡量指标,提出一种将风险矩阵方法与有序样品聚类方法相结合的事故风险分级方法,分别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18种事故类型的风险进行分级,梳理出无信号控制交叉口6种中等风险以上交通事故类型、信号控制交叉口3种中等风险以上交通事故类型,并分别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2023(4):35-4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7 CSTR:
摘要:隧道洞口光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明确驾驶人进出隧道的明暗适应时间,提高行车安全性,文中通过实车试验采集福银(福州—银川)高速公路陕西境内某路段驾驶人进出隧道时的瞳孔直径、照度及车速等数据,按照度分布规律确定瞳孔数据分布范围,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瞳孔换算震荡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明暗适应时间为1.6~2.6 s。
2023(4):41-4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8 CSTR:
摘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状况评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较普遍且存在漏项现象。文中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调查,在JTG 5210—2018《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价项目的基础上,增加防落网和防眩设置两个评价项目,同时考虑安全设施的实体检测数据,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状况评定方法进行优化。
2023(4):45-5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09 CSTR:
摘要:如何从根本上避免车流与人流之间的交织,在提高路段行车速度的同时保证过街安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既有设施的特点,以地铁出入口为突破口,对地铁车站24 h过街通道展开调查和研究,从定义、类型及规范要求等方面对过街通道进行阐述,并提出叠层过街、车站端部过街和上跨区间过街3种24 h过街通道设计方案,为长沙市轨道站点慢行交通衔接提供参考。
2023(4):51-56.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0 CSTR:
摘要: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在一天内温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与移动荷载耦合,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温度场在一天内的变化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再减小并趋于缓和的趋势,基层以下路面结构层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温度-移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位移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最大竖向位移增大8.60%,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比不考虑温度作用时层底拉应变增大176.26%;车辆速度和轴重影响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随着荷载移动速度的增大,路表竖向位移减小、竖向压应力增大,随着轮胎接地压强的增加,路表横向压应力、竖向压应力和纵向压应力都增大。
2023(4):57-6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1 CSTR:
摘要:以钢渣代替粗集料,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半圆弯曲试验、构造深度与摆值试验等室内试验对不同再生沥青掺量(10%~30%)的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评价,并与普通SMA混合料对比,研究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比SMA混合料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断裂性能,可显著提高混合料的摆值;随着再生沥青掺量的增大,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提高、抗断裂性能略有下降、构造深度与摆值无显著变化;掺钢渣后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降低,且随着再生沥青掺量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工程项目所在气候分区的低温破坏应变要求选取再生沥青控制掺量。
2023(4):61-65.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2 CSTR:
摘要: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岩土处置技术,在改良岩土体性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花岗岩残积土具有孔隙比大、遇水易崩解等特性,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边坡表层水土保持困难。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采用MICP固化花岗岩残积土表层的方法,采用巴氏芽孢杆菌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室内固化试验,以固化次数和钙源作为变量,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碳酸钙含量测定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探讨不同固化次数和钙源对固化试样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源相同时,随着固化次数的增加,试样中碳酸钙含量逐渐升高,且碳酸钙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固化次数相同时,氯化钙固化试样中碳酸钙含量和均匀性最高,氯化镁次之,乙酸钙最差;采用MICP固化后,试样中碳酸钙含量显著提高,MICP能有效固化花岗岩残积土,其固化机理是生成碳酸钙沉淀填充土颗粒间隙。
2023(4):66-7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3 CSTR:
摘要:连续压实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在振动压路机对路基土体进行振动压实的过程中不断采集压路机的振动响应信息,对振动轮下土体压实质量进行实时评价,实现对所有压路机全部碾压面压实质量的整体检测。文中针对地基层刚度变化较大时连续压实检测值不能有效评价填筑层压实质量的问题,采用压实单元的变化率作为压实稳定性指标评价填筑层土体的压实质量。
2023(4):71-7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4 CSTR:
摘要:为预测路堤填筑过程中下一级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提出一种基于分级加载的软土路基越级沉降预测方法。先基于软土地基沉降实测数据,根据三点法反算软土层的固结计算参数,再结合分级加载固结度理论得到最终固结沉降拟合公式,并基于不同时刻的沉降差推导沉降预测公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实测沉降的分析、预测,验证越级沉降预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软土路基填筑过程中预测加载后地基的沉降量,与传统的曲线拟合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能指导实际工程施工。
2023(4):75-8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5 CSTR:
摘要:天然气管道下穿高速公路涉路工程危险性较高,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影响较大,给高速公路运营及远期扩建带来安全隐患。文中通过工程实例对天然气管道下穿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分别从天然气管道下穿对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影响、压路机与高速公路堆载对管道的影响、天然气管道应力与位移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为涉路工程质量和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2023(4):81-85.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6 CSTR:
摘要:针对目前SBS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不明确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的蠕变劲度S、蠕变速率m、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C、ΔTC、m/S值、松弛时间λ、耗散能比Wd(t)/Ws(t)等SBS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作为比较序列,以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的最大弯拉应变εB作为参考序列,研究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低温黏弹特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单一考虑低温变形能力或应力松弛能力的评价指标评价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存在一定矛盾,须采用综合考虑模量与松弛能力的指标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黏弹特性;采用单一蠕变速率或蠕变劲度评价指标出现矛盾时,优先采用蠕变速率m进行评价;建议用流变学手段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时优先选用蠕变速率m、低温连续分级温度TC和m/S值;利用ΔTC可以判别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低温行为是由蠕变劲度S主导还是由蠕变速率m主导,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2023(4):86-91.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7 CSTR:
摘要: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材料,在加速加载足尺试验0~120万次的条件下,对旧路沥青面层芯样进行重复荷载蠕变试验和半圆弯曲试验,对旧路基层芯样进行回弹模量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相对于加载前,旧路沥青面层的蠕变次数呈下降趋势,蠕变次数指数则有增有减;在相同加载次数下对加铺层、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分别取芯,同一结构层芯样的半圆弯曲试验应变能释放速率波动明显。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旧路上基层的回弹模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下基层的回弹模量总体处于稳定状态;旧路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出现一定波动,加载80万次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最高,120万次时出现下降;旧路基层的劈裂强度出现一定波动。经过120万次的加速加载足尺试验,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旧路沥青面层的高温性能与抗裂性能及基层的力学性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扩建后的试验车道在低荷载情况下满足路用性能要求。
2023(4):92-96.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8 CSTR:
摘要:结合长深(长春—深圳)高速公路惠河(惠州—河源)段沥青路面工程,进行UTAC-8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级配组成和最佳油石比,并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半圆弯曲试验、渗水试验检验其水稳定性、抗裂性能和渗水性能;根据该路段路面实际情况,提出UTAC-8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参数,工后检测结果显示混合料厚度、压实度、渗水系数及表面构造深度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2023(4):97-99.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19 CSTR:
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施工桥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未考虑钢束长度差异从而影响应力控制的问题,通过分析钢束单位长度伸长值误差引起的张拉应力偏差Δσ,将钢束长度L-Δσ曲线最大曲率点对应的钢束长度作为长短束划分的临界长度,提出以钢束临界长度为阈值的张拉控制准则;对6座主跨跨径为90~180 m的悬臂施工桥梁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悬臂施工桥梁纵向预应力长短束划分张拉控制方法可实现长束、短束张拉施工的区分控制。
2023(4):100-102.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0 CSTR:
摘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严重影响结构安全。为研究钢桥面板与纵肋双面焊接细节的疲劳开裂机理,文中运用有限元软件,采用相互作用积分法对顶板-纵肋内侧焊缝典型疲劳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裂纹扩展变化规律并对疲劳寿命进行评估。
2023(4):103-105.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1 CSTR:
摘要:悬索桥刚度较小,对荷载较敏感,特别是温度荷载。文中以湖北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分析温度作用对索塔偏位、主缆线形、主梁线形、梁端纵向位移、吊索索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作用对索塔偏位、主缆线形、主梁线形、梁端纵向位移的影响较大,对吊索索力的影响较小。
2023(4):106-110.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2 CSTR:
摘要:江西赣州蟠龙大桥为三塔钢桁梁矮塔斜拉桥,主梁为倒梯形断面双层钢桁梁,主塔为钢结构箱形断面、塔梁固结形式,为解决钢桁梁顶推必须节点受力的难点,采用钢桁梁节点自适应步履式顶推工艺。但钢桁梁顶推工艺设计中一般重视整体结构力学性能研究,而忽略钢桁梁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为使该工艺得到有效应用,文中采用有限元模拟技术,从各类顶推工况中找出节点最大支反力,以此为荷载输入,对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原则下,确定操作性强且简易的节点受力部位和形式。
2023(4):111-11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3 CSTR:
摘要:针对波形钢腹板PC(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传统节段悬臂浇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波形钢腹板预制装配化施工和异步悬臂浇筑施工工艺相结合,开发一种预制装配化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节段悬臂施工方法,将传统工艺中在空中悬臂完成的节段悬臂浇筑及底板与波形钢腹板连接施工作业转变为工厂化预制,降低节段悬臂施工中高空作业工序组织难度,并通过与传统施工工艺工期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其推广价值。
2023(4):115-12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4 CSTR:
摘要: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建立预测模型时如果无法确定每个因素的重要性,会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降低。敏感性分析是一种量化影响因素贡献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BP-EFAST(扩展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建立全连接BP神经网络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在评价现有收缩徐变经验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EFAST方法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收缩徐变经验预测模型,BP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预测范围更大;收缩龄期(持荷龄期)、体积表面积比、环境湿度对收缩徐变的敏感性较高,与混凝土收缩徐变机理相符;混凝土收缩的敏感因素有收缩龄期、体积表面积比、养护龄期、水灰比、环境相对湿度、28 d抗压强度,混凝土徐变的敏感因素有持荷龄期、水灰比、水泥含量、体积表面积比、环境相对湿度、28 d抗压强度、28 d弹性模量、加载龄期。
2023(4):125-129.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5 CSTR:
摘要:对下穿公路填方进行数值模拟,从桥墩水平位移、竖向沉降、桩基附加力等方面分析土体弹性模量、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软土厚度、公路填土高度、桥墩高度、铁路扣件参数等变化对既有铁路桥梁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结构水平位移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最敏感,竖向位移对软土厚度、土体弹性模量、公路填土高度的变化较敏感,桩基附加力对公路填土高度的变化较敏感。
2023(4):130-134.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6 CSTR:
摘要:采用增大截面法对湖南郴州某双曲拱桥进行维修加固,根据工程实际提出4种加固方案,从受力性能、工程量、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及交通影响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加固方案,并提出具体加固措施;对加固后桥梁进行静、动载试验和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维修加固后桥梁结构刚度、横向整体性和承载力得到较大提高,维修加固效果较好。
2023(4):135-138.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7 CSTR:
摘要:桥梁被火烧后,其技术状况等级评定、结构烧伤程度鉴定、维修加固方案选择等是研究重点,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修复受损构件,使桥梁尽快恢复运营。文中通过一座火烧桥梁的维修加固,介绍火灾后桥梁的维修加固技术措施,针对不同构件被烧伤程度,结合构件的受力特点制定适合的加固方案,并阐述关键施工工艺及施工中易忽视的细节等。
2023(4):139-142.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8 CSTR: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整孔预制混凝土箱梁裂缝识别方法,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处理和图像增强,然后利用Otsu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提取图像的裂缝信息。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裂缝识别方法对表面光滑预制箱梁裂缝宽度的识别误差为7.32%,对存在蜂窝麻面的预制箱梁裂缝宽度的识别误差为11.18%,可应用于整孔预制混凝土箱梁结构裂缝损伤检测。
2023(4):143-148.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29 CSTR:
摘要:针对隧道环境线面几何特征少且里程方向退化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IMU)、轮速计、超宽带(UWB)等多传感器信息的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定位方法,并根据隧道结构的特殊性提出隧道结构化点云地图生成方法;根据隧道施工台车点云模型及里程,结合隧道设计数据生成隧道结构化点云地图,将雷达扫描点云与地图通过正态分布变换(NDT)算法进行匹配;将点云匹配结果与其他传感器信息一起对IMU的ESKF递推方程进行观测更新,降低定位系统非线性的影响。与LOAM定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ESKF定位方法能解决隧道环境几何特征少带来的前端匹配精度低的问题,且多传感器融合可降低里程方向定位误差,提高系统整体定位精度。
2023(4):149-152.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30 CSTR:
摘要:针对传统桥梁病害信息无法提供病害的空间分布状态、缺乏时间关联及表现形式存在局限的问题,提出基于Revit二次开发技术的桥梁运维(运营维护)阶段动态病害信息可视化方法。将病害以不同的图元形式引入桥梁三维模型中,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和C#编程语言实现对桥梁病害的时间、种类、ID等相关信息的查询;在桥梁三维可视化模型中添加时间要素,使病害信息与实体模型在时间节点上呈动态关联,便于分析病害衍生规律及发展态势;建立基于Revit平台的桥梁病害信息数据库,保证桥梁运维过程中病害信息的更新与数据的完整性。
2023(4):153-158. DOI: 10.20035/j.issn.1671-2668.2023.04.031 CSTR:
摘要:以PAS 2050:2008 《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工程量清单与市政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研究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碳排放量化方法,评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市政道路工程划分为土方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路面处理工程和其他工程,将碳排放来源分为材料耗用、机械设备,确定市政道路工程主要材料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建立市政道路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以湖北省某市政道路为例核算各分项工程、各类能源及材料的碳排放量,并提出减排建议。
电话:0731-83528400,85258189
通信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8号信箱公路与汽运编辑部
邮政编码: 410114
Email:gongluyuqiyun@163.com
办公地址: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图书馆10楼西A1009室
公路与汽运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