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显示模式:
    显示模式:
    显示方式:3
    显示模式:
    (6):83-87, DOI:
    [摘要] (1127) [HTML] (0) [PDF 2.69 M] (1599)
    摘要:
    依托云南某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分级开挖与降雨作用下边坡的响应过程,分析坡体应力与渗流场分布特征和边坡潜在破坏模式与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分级开挖作用将引起坡体后缘发生变形甚至出现张拉裂缝,开挖会改变边坡表面形状,为降雨提供便捷的渗流通道,加速雨水入渗速度,导致坡体前缘浅表层松散体剪出失稳。
    (6):1-3,17, DOI:
    [摘要] (1246) [HTML] (0) [PDF 3.27 M] (1423)
    摘要:
    主要介绍重型卡车排气系统增压器段排气管路的设计方法,列举几种典型的布置形式,通过分析不同布置形式的特点,总结其设计要点;并介绍增压器段排气管模态的CAE分析方法及测量排气管模态及振动的试验方法,通过对典型布置方案的分析及试验测试,论证增压器段排气管路设计方案的优劣。
    (4):50-52,55, DOI:
    [摘要] (1164) [HTML] (0) [PDF 1.15 M] (1402)
    摘要:
    相对于前面2个版本,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停车视距的障碍物目标点位置的规定发生了变化,但未修订或更新停车视距最小横净距计算公式,实际路线设计,安全评价中仍沿用JTJ 011-1994中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计算误差较大,为保障行车安全,需对相关公式进行修正。文中采用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对横净距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修正,并用修正公式计算满足小汽车停车视距的最小曲线半径和满足对应运行速度条件下小汽车停车视距的最小曲线半径,以便于设计阶段路线指标把控;同时探讨横净距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6):4-5,9, DOI:
    [摘要] (1181) [HTML] (0) [PDF 2.08 M] (1389)
    摘要:
    为探究高效、低成本且适用于汽车制动管路装配过程使用的扭矩控制方法,采用扭矩标准差和均值制定制动管路间管螺纹静态扭矩标准,实现以数显扭矩扳手为工具监控制动管路的扭矩波动,有效预防汽车制动系统大批量不合格扭矩的产生。
    (6):22-28, DOI:
    [摘要] (1273) [HTML] (0) [PDF 1.44 M] (1368)
    摘要:
    枢纽选址问题在交通电信领域广泛存在,枢纽决策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一问题涉及长期的战略决策,而未来的资金与需求随着时间而变化,要获得准确的需求数据很困难,如何建立不确定性模型提高枢纽选址时不确定因素的调节能力一直是学者的研究课题。文中在考虑需求不确定的情境下研究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选择,提出无容量的P-Hub选址问题,客流量不确定性以不确性集合的形式表现,建立期望成本最小化和α-成本期望最小化 2.种不确定规划模型,在相应约束条件下分别使期望成本和α-成本最小,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2):1-4,7, DOI:
    [摘要] (974) [HTML] (0) [PDF 2.50 M] (1313)
    摘要:
    从理论上分析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并对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得出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优化方式。结果表明,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关键部位薄壁型钢结构厚度、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可增加抗弯截面系数或材料许用应力,提高客车侧翻结构安全性能,其中改变材料属性及其力学性能的优化方式最有效,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提升126.32%,调整车身骨架梁结构截面形态、增大薄壁型钢结构厚度的优化方式使侧翻后最小生存空间分别提升12.12%、44.32%。
    (5):62-64, DOI:
    [摘要] (1005) [HTML] (0) [PDF 1.05 M] (1302)
    摘要:
    针入度作为沥青流变性能的显示指标,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对沥青性能的判定。文中根据GB/T 4509—2010《沥青针入度测定法》和JJG(交通) 067—2015《沥青针入度试验仪》,对沥青针入度试验不确定度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试验人员自身观测能力是沥青针入度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仪器性能对沥青针入度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
    (6):92-94, DOI:
    [摘要] (703) [HTML] (0) [PDF 1.17 M] (1212)
    摘要:
    将0~0.5%的玄武岩纤维(BF)加入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RMA)中,研究不同BF掺量对WRMA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BF掺量为0.3%时,WRMA的各项路用性能相对未掺BF的WRMA有明显提升且均满足规范要求,其中WRMA的动稳定度提升效果最明显,破坏应变,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TSR的提升效果也明显。
    (4):53-55, DOI:
    [摘要] (579) [HTML] (0) [PDF 1.46 M] (1014)
    摘要:
    因汽车超载、超速等问题,沥青砼早期损害成为路面结构养护运营的关键。文中以一种半刚性基层沥青砼路面结构为对象,利用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其在标准轴载作用下面层及基层模量参数变化时的应力及变形等受力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面层模量的增大,半刚性沥青砼路面结构的竖向位移、最大应力减小,最大剪应力增大;随着基层模量的增大,半刚性沥青砼路面结构的竖向位移及最大剪应力减小,最大应力先增大后减小。
    (2), DOI:
    摘要:

杂志简介

《公路与汽运》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长沙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介绍公路交通、汽车、道路、桥梁等领域科技信息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科技期刊。

查看更多>
版权信息更多
友情链接更多
公众号更多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